[3]不同的菌根真菌对于不同的植物而言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一些真菌对某种植物来说是共生的,有利的,而对另一种植物则有可能是是严重致病性的,如假蜜环菌属和丝核菌属的真菌对兰科植物是共生菌根真菌,而对许多木本植物又是严重的致病菌。 1989年, Harley根据参与共生的真菌和植物种类及它们形成共生体系的特点,...
菌根(mycorrhiza)是自然界中一种普遍的植物共生现象,它是土壤中的菌根真菌与高等植物营养根系形成的一种互惠共生体。自 19 世纪发现菌根共生体现象并开始研究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 21 世纪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菌根研究工作,菌根生物学成为菌物学领域最为活跃和发展迅猛的交叉学科。我国西北干旱...
水分运输系统是菌根的另一核心功能。干旱条件下,菌丝形成的输水通道比植物根毛细10倍,可深入岩石裂隙获取深层水分。在荒漠植物骆驼刺的共生体系中,菌丝网络能持续输送水分使植物耐受60天无降水环境。这种机制对全球气候变化下的旱区生态修复具有重要价值,研究表明接种菌根真菌的生态恢复区植被存活率提高87%。 土壤结构改...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在系统发育上属于球囊霉亚门(Glomeromycotina),能与陆地上超过80%的植物物种(约20万种)的根系形成互利互惠的共生关系——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这种极其古老(> 4.5亿年)且共进化的关系被认为是早期植物在陆地上定殖的关键因素而且也已经被大量证实一般对...
菌根是土壤中部分真菌的菌丝与高等植物根系形成的一种共生体。 共生真菌从植物体内获取生长发育所必要的碳源与能源物质,同时共生真菌扩大根系的吸收范围,增强植物对水和养分的吸收。菌根真菌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广泛存在,大部分现存的维管植物和非维管植物均可与之形成菌根,占全球植物种类近80%,其中又以被子植物居多。依据...
菌根真菌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作用 菌根真菌是植物根系与土壤之间看不见的桥梁,它们的菌丝像地下互联网般连接着不同植物,悄悄影响着地球的碳循环。这种共生关系存在了四亿年,超过80%的陆地植物都在依赖菌根网络获取养分,同时将自己光合作用产生的碳分给真菌。在森林里,每克土壤可能藏着数千米菌丝,这些比头发...
我国有外生菌根的主要树木有栎、松、柳、椴、枫、胡桃及桦科等;这种具有共生共栖作用的菌根菌,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研究显示,利用外生菌根可使树木提前4~5年成材,使木材的产量提高40%。接种外生菌根能提高幼苗成活率、促进苗木的生长。与丛枝菌根真菌混合接种,也...
日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陈保冬与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王二涛,在《植物研究》期刊上发表了《丛枝菌根生态生理与应用技术研究展望》,明确指出未来在AM真菌共生生理与分子机制、生态功能以及生态应用等领域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在AM共生体系中,AM真菌从宿主植物获取碳源,同时帮助植物从土壤中吸收...
摘要: 兰科(Orchidaceae)在地球生命系统演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几乎全部兰科植物均处于不同程度的濒危状态,研究兰科菌根真菌对于保护珍稀濒危兰科植物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对菌根真菌相关的概念及研究方法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兰科菌根真菌的主要类群、特异性及其与兰科植物稀有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兰科菌根真菌与兰科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