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瘿蚊成虫将卵产在植株幼嫩部位的生长点或腋芽处,以初孵幼虫在植株顶端生长点附近的叶腋、叶片和幼蕾等幼嫩部位形成绿色或紫绿色、上尖下圆的桃形虫瘿。苗期被害后枝条不能正常生长,分枝减少,形成小老苗。花蕾期受害可使花蕾数减少,花朵瘦小,直接造成菊花减产。 形态特征: 卵长卵圆形,长约0.5毫米,初桔红色,...
防治方法 清除田间菊科植物杂草,减少虫源。一定要避免从菊花瘿蚊发生严重地区引种菊苗,因菊花瘿蚊发生较早,苗期即可带卵和初孵幼虫。4月份菊花秧田或移栽时拔秧后人工摘剪虫瘿深埋。 8月上旬以前,一般不喷药,以保护天敌寄生蜂自然抑制; 8月中下旬使用药剂防治,可选用9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20%溴氰菊酯2 000倍液...
菊花瘿蚊(Epiymiusp.)是青蒿的一种毁灭性害虫,虫瘿大量发生时很难防治,许多初次种植青蒿的药农还将虫瘿误认为青蒿花蕾和果实.菊花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寄生在青蒿及其他菊科植物上.幼虫危害青蒿叶腋,顶端生长点及嫩叶,形成绿色或紫绿色,上尖下圆的桃形虫瘿,危害重的植株虫瘿累累(图1),生长缓慢,矮化畸形,叶片萎缩...
菊花瘿蚊幼虫及虫蛹生活在虫瘿内部,由于有虫瘿外壳的严密保护,触杀性农药很难直接作用于虫体,因而其防治效果差。高毒的内吸性农药又禁止在农产品上使用。所以菊花瘿蚊的防治比较困难[1]。对菊花瘿蚊生活习性的研究可以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1形态特征卵:长卵圆形,长015mm,初为无色透明,然后呈桔红色,最后呈紫红色...
菊花瘿蚊的形态特征:菊花瘿蚊成虫体长4毫米左右,体黑褐色(初羽化时为橘红色);复眼黑色、大而突出;触角串珠状,雄蚊为环毛状;前翅圆阔有细毛,纵脉3条;后翅退化为平衡棒;足黄色细长;腹部背板黑色,节间膜黄色。卵为长卵圆形,初橘红色,后呈紫红色。末龄幼虫体长约4毫米,橙黄色,纺锤形...
菊花瘿蚊的发生规律:菊花瘿蚊一年发生4~5代,以老熟幼虫入土做茧越冬。来年春季3月化蛹,4月成虫羽化,在菊苗上产卵;幼虫孵出后很快蛀入菊株组织内并形成逐渐膨大的虫瘿。每个虫瘿内有1至十几头幼虫为害,幼虫老熟后在瘿内化蛹,一周后成虫从虫瘿顶端羽化孔飞出继续产卵为害。10月份末代幼虫老熟从...
菊花瘿蚊的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避免从菊花瘿蚊重发地引进菊苗;生长季清除田间菊科杂草,摘除虫瘿以减少虫源;保护和利用寄生蜂。(2)药剂防治:早春成虫初羽化期及时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锐劲特乳油2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或25%爱卡士...
菊花瘿蚊是一种小型昆虫,成虫的体型大约在3至5毫米之间。刚羽化时,它们呈现出鲜明的桔红色,随着时间的推移,颜色逐渐转变成深沉的黑褐色。它们的特征十分显著,复眼为黑色,且十分突出,触角则像念珠一样,由17至19节构成。雄蚊身上有环毛,这是它们的一个识别特征。前翅宽阔,覆盖着微毛,拥有三条...
菊花瘿蚊在河北、河南地区一年可经历五代生命周期。它们以老熟幼虫的形式度过冬季。春季,3月幼虫化蛹,4月初成虫开始出现,此时会在菊花幼苗上产卵。第一代幼虫于4月上旬至中旬孵化,不久后在田间形成初期虫害迹象,5月上旬随着幼苗生长,虫瘦现象更为明显,成虫在5月中下旬开始羽化。卵通常在菊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