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叶斑病,因患病叶片,往往会枯萎下垂,倒挂在菊花的茎上而得名。该病症既常见又难缠,稍有不慎,植株面临的便是死局。别看褐斑病与叶斑病,仅有一字之差,实则二者相去甚远,根本就不是同种病症。既然如此,大家在治疗它们的时候,就当区别对待。比如,冬天及时搬回植株,让它们在温暖的室内越冬;浇水...
发病原因:发病期4-10月,一般是越冬病株,来年春季在新苗上发生,由病菌孢子感染,在阴雨天气易发病。防治方法:发现病株及时清除,烧掉。选留健壮无病的菊株作母株,培育菊花的圃地,应选择在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地势高的地方。从小苗期就进行预防,可用1%波尔多液,粉锈宁3000倍液,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1000倍...
菊花斑点病是一种植物病害的名称,初期叶面出现针头状褪绿或浅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深褐色。后期中心呈灰白色,边缘紫褐色,具同心轮纹和褐色的小颗粒。叶片逐渐破碎枯死。病害特性 病害名称:菊花斑点病,斑点病也叫叶斑病,主要靠土壤传播。侵害初期,被害植株叶片呈黄色和暗褐色的圆形或椭圆形...
病源:菊花B病毒又称菊花花叶病毒。发病原因:主要传播媒介是蚜虫,录育蝽,以及人工带菌操作不注意消毒而传播,多为接触感染,发病多在4-6月。防治方法,及时防治蚜虫和录育蝽的危害,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可用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1200倍叶面喷洒进行消毒,防止传播,适当降低温湿度,加强...
一、菊花病害大揭秘 1.锈病:是菊花常见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表现为叶片上出现橙黄色或铁锈色的疱状斑点,严重时整株叶片布满病斑,影响光合作用。防治措施:保持通风良好,及时清除病叶销毁,并在发病初期喷施波尔多液或三唑酮等杀菌剂。2.白粉病:同样由真菌引起,叶片上会出现一层白色的粉末状物,逐渐蔓延至全株,...
1、发病症状:菊花白粉病感染初期,叶片上出现黄色透明小白粉斑点,以叶正面居多,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幼嫩的茎叶也易感染。在温湿度适宜时,病斑可迅速扩大,并连接成大面积的白色粉状斑或灰色的粉霉层。严重时,发病的叶片褪绿、黄化,嫩梢卷曲、畸形、早衰,茎秆弯曲,新梢停止...
菊花菌核病是指菊花上发生的一种茎干病害,严重影响菊花的生产。所属分类 茎干病害 分布 菌核病是菊花生产上重要病害,各栽培区普遍发生,危害严重 病原菌形态与生物特征 S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deBary称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病部产生的菌核卵圆形、不规则形,初白色,后外部变为黑色,大小2-5×1-3...
一、到了3、4月,菊花容易得“3种病”1、白锈病 病菌孢子 最近有几位花友,给石头反映,在养护菊花的时候,发现底部的叶片正反面有一些白色的斑点,其实这是白锈病,是病菌感染了;它是病菌孢子,在气温升高以后,逐渐传染,长到菊花叶子上面了,遇到这种情况,要赶紧用药,向翠贝、敌杀死、阿米多彩都可以使用,...
菊花脉斑驳病是一种危害菊花的疾病,染病株叶片上出现脉纹状黄色斑驳,致叶片不舒展,有的花朵小或不能开放,影响植株生长发育及观赏。疾病危害 危害菊花。疾病病原 病原为Chrysanthemum vein mottlevirus. 属病毒。病毒粒体线条状,大小700nm除侵染菊花外,还为害野菊、野生烟及克利夫兰烟。能使矮牵牛产生黄色局部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