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瘿蚊学名: Epiymiu sp.双翅目,瘿蚊科。分布在河北、河南、北京、安徽等地。寄主菊及野生菊科植物。为害特点 幼虫在菊株叶腋、顶端生长点及嫩叶上为害,形成绿色或紫绿色、上尖下圆的桃形虫瘿,为害重的菊株上虫瘦累累,植株生长缓慢,矮化畸形,影响座蕾和开花。简介 菊花瘿蚊( Epimgia sp.)对祁菊为害...
菊瘿蚊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清除田间杂草:定期清理田间菊科植物杂草,以减少菊瘿蚊的隐蔽栖息地和虫源积累。这是减少虫害发生的关键措施。避免引入虫害:在引入菊苗时,应避免从菊花瘿蚊发生严重的地区引入,以减少虫害的传播风险。药剂防治:在成虫发生期,可以采用药剂防治,如喷洒40%乐果乳油1500倍...
首先,清除田间菊科植物杂草,减少虫源。杂草为菊瘿蚊提供隐蔽的栖息地,容易积累虫口数量。因此,定期清理杂草是减少虫源的关键措施。其次,避免从菊花瘿蚊发生严重地区引入菊苗。菊花瘿蚊发生较早,苗期即可能携带卵和初孵幼虫。因此,选择菊苗时应特别注意,避免从已有严重发生地区引入,减少引入虫害的风...
菊花瘿蚊的发生与防治
真菊瘿蚊 真菊瘿蚊(学名:Rhopalomyia chrysanthemi)是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双翅目瘿蚊科菊瘿蚊属的动物。
长尾菊瘿蚊 长尾菊瘿蚊(学名:Rhopalomyia longicauda)是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双翅目瘿蚊科菊瘿蚊属的动物。
菊瘿蚊成虫主要分布于河北、河南地区,每年生5代,以老熟幼虫的形式越冬。在翌年3月,菊瘿蚊成虫化蛹,4月初羽化,随后在菊花幼苗上产卵。第一代幼虫通常在4月上、中旬出现,田间不久就会出现虫瘿。5月上旬,虫瘿随幼苗进入田间,5月中、下旬,一代成虫羽化。卵多散产或聚产在菊株的叶腋处和生长点...
在成虫活动频繁的时期,可以采用化学防治措施。推荐使用40%乐果乳油,以1500倍液喷洒,或者选择50%辛硫磷乳油,以1000至1500倍液进行喷洒,这样可以有效地杀死产卵的成虫。然而,当菊花瘿蚊的后期阶段,天敌数量增多时,应尽量避免过度依赖化学药剂。这是因为保护天敌可以让他们在自然控制害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4做好引种检疫。尽量避免从菊花瘿蚊发生严重的地区引种菊花秧苗,因为菊花瘿蚊越冬代发生较早,苗期就可被寄生,会造成携带卵和初孵幼虫的菊苗跨区域传播。3.5药剂防治。在田间发现有成虫发生时要及时采取措施,可喷施甲维盐或菊酯类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消灭羽化后即将产卵的成虫。在夏季的生长期,菊花还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