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两句写景,景中寓意。“荷”多比喻君子,而时值岁尾,荷枯叶尽,正以喻君子生不逢时,难免潦倒失路;菊常以喻晚节,而景文晚年并无亏缺,犹有凌霜傲雪之枝。 诗中用“傲霜枝”作比,意指歌颂刘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菊残犹有傲霜枝”,后来有人借用它比喻坚贞不屈的人。
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色。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作者说,虽然秋去冬来,荷尽菊残,但仍是橙黄橘绿的美好时光。诗中用“傲霜枝”作比,意在歌颂刘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菊残犹有傲霜枝”,后来有人借用它比喻坚贞不屈的人。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大雪节气已过去三四日,菊花经过霜雪寒雾的摧残,已慢慢开始凋残,但即使经过冰雪霜冻之后,即便花瓣枯竭了,她也会高傲地耸立在枝头,凌霜傲雪,决不附庸风雅、随波逐流。 正因如此,才有了文人墨客赏菊品菊的趣事,才有了赞美残菊的美丽诗词! 赋得残菊 唐-李世民 阶兰凝曙霜...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2、赠刘景文 / 冬景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①刘景文:刘季孙(1033~1092),字...
“菊残”不是一个常见的固定词语,但在某些文学作品中,特别是在诗歌里,“菊残”这个词组可能会被用来形容菊花凋零、枯萎的景象。这种用法通常带有一种文学色彩和象征意义,用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意境。 例如,在宋代诗人苏轼的《赠刘景文》中,有诗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里的“菊残”便是指菊...
“菊残犹有傲霜枝”全诗翻译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注释:⑴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⑵荷尽:...
菊残的意思是菊花凋谢。以下是关于“菊残”的详细解释:字面意思:菊残直接描述的是菊花凋谢的状态。在自然界中,菊花在秋季盛开,但随着季节的变迁,它们会逐渐凋谢。出处与语境:菊残一词出自北宋苏轼的七绝诗《赠刘景文》。在这首诗中,“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句描绘了将近凋谢的菊花仍然傲立在挂霜的...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赠刘景文》这是一幅深秋的画面,荷叶已经凋零,菊花的花枝还在傲寒斗霜,一切都是那么的萧瑟冷落,但是不要忘记,橙黄橘绿、硕果累累也是一年之中最好的风光。古人写秋天,大多气象衰飒。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解析】 诗人借荷花之后还有菊花,比喻人到壮 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 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 大好时光,乐观向上,不懈努力,切不可 意志消沉,妄自非薄。 结果一 题目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临别的叮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