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轼留存至今的所有书法作品中,从书艺角度讲,《获见帖》绝谈不上出众,尤其是和他最著名的作品《寒食帖》相比,笔意平平。从书信内容角度讲,《获见帖》里写的都是客套话,无甚新意,远没有《赤壁赋》诗卷的磅礴。即便从作品的时代背景上讲,《获见帖》也不过诞生于一个平淡无奇的夏日,既没有他早年...
苏轼行书欣赏《获见帖》亦名《致长官董侯尺牍》,纸本,纵27.7厘米,横38.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信札一则,书于北宋神宗元十五年(1082)六月二十八日。 释文:轼启。近者经由。获见为幸。过辱遣人赐书。得闻起居佳胜。感慰兼极。忝命出于馀芘...
苏轼《获见帖》书法图片高清释文 苏轼《获见帖》此帖亦名《致长官董侯尺牍》,行书,纸本,信札一则。约书于北宋神宗元十五年(1082)六月二十八日,纵27.7厘米,横38.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苏轼《获见帖》 创作背景 元丰五年,苏轼被贬黄州因“乌台诗案”,他从朝堂中心被放逐到这偏远之地,政治上的...
《获见帖》内容都是社交客套话,相当于现在随手发的短信。 此帖中东坡自称名“轼”,启,陈述。敬称双方见面为“获见”,以此为幸。称对方派人送来信为“过辱遣人赐书”,辱是谦词,指承蒙降低身份,敬称对方来信为“赐书”。“忝命出于馀芘...
今天我们来欣赏苏轼的《获见帖》此帖亦名《致长官董侯尺牍》。约书于北宋神宗元十五年(1082)六月二十八日。 ▲ 宋·苏轼《获见帖》 (27.7cm*38.4cm) 轼启。近者经由。获 见为幸。过辱 遣人赐 书。得闻 起居佳胜。感慰兼极。忝 命出于 馀芘。重承 ...
苏轼《获见帖》,又称《苏轼与长官董侯札》,纸本,行书,28.2×37.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轼《获见帖》 苏轼作为“宋四家”之首,是宋代尚意新书风的倡导者和改革开拓者,以其独具特色的书法理论指导自身的书法艺术实践,以精深的文学素养和风格独特的书法艺术成为传统文人书家的代表,获得了难以超越的伟大成就,并有...
经典碑帖:苏轼《获见帖》苏轼《获见帖》,又称《苏轼与长官董侯札》,纸本,行书,28.2×37.8cm,1082年作,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轼启。近者经由。获见为幸。过辱遣人赐书。得闻起居佳胜。感慰兼极。忝命出于馀芘。重承流喻。益深愧[慰]畏。再会未缘。万万以时自重。人还。冗中。不宣。轼...
苏轼《获见帖》 又称《苏轼与长官董侯札》 纸本行书28.2×37.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清经典 | 苏轼《获见帖》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û收藏 82 7 ñ120 评论 o p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按热度 按时间 正在加载,请稍候...人文艺术博主 3 公司 书画界 Ü 简介: 生活,是一种艺术,中国书画,是艺术里的生活。 更多a 微关系 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