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陶渊明《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此诗作于晋安帝义熙六年(410年)九月。这年陶渊明四十六岁,是他弃官彭泽令归田躬耕的第六年。在这年秋收后,他以郑重又愉快的心情创作了《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这首诗。 原文: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东晋-陶渊明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
天色已经擦黑,新月挂在队部的梧桐树上,萤火虫也来巡游,塘水温凉,祖父、父亲站在齐腰深的池边洗濯,我与弟弟自然是要以“狗刨式”,在池塘月色里游上几个来回。这般息池边,散襟颜,估计陶渊明也会羡慕一番,他的获早稻,拖到十月底,北风起,秋水凉,也只能在檐下看看菊花,喝喝酒了。比照“长沮、桀溺...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1) 〔说明〕 庚戌岁是晋安帝义熙六年(410),陶渊明四十六岁。 陶渊明自四十一岁辞去彭泽令归田之后,经过多年的躬耕体验,对农业生产劳动有了更深的感受与思考。这首诗并不是描写秋收的具体情况,而是强调劳动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在劳动过程中所得到的精神享受,从而使其隐耕之念更加坚定不移...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在庚戌年(公元410年)九月创作的一首田园诗。这一年,陶渊明56岁,已经辞官归隐多年。他远离了世俗的纷扰,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耕种、收获成为了他的主要日常活动。 在公元4世纪末至5世纪初的东晋时期,政治腐败、战乱频发,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陶渊...
《和陶西田获早稻》 是宋代诗人苏轼 所作诗词之一。蓬头三獠奴,谁谓愿且端。晨兴洒扫罢,饱食不自安。愿治此圃畦,少资主游观。昼功不自觉,夜气乃潜还。早韭欲争春,晚菘先破寒。人间无正味,美好出艰难。早知农圃乐,岂有非意干。尚恨不持锄,未免騂我颜。此心苟未降,何适不间关。休去复歇去,...
和陶西田获早稻 译文和陶西田获早稻译文 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和陶西田获早稻》的译文: 原文: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译文: 嘿哟,您瞧瞧,有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娃子,正学着大人钓鱼呐!这小家伙侧着身子坐在那长满青苔的地方,周围的草儿都把他的身子给遮住啦。这...
在庚戌年的九月,我在西田地里收获了早稻,这标志着一年辛勤劳动的初步成果。人生之道,衣食本源,谁又能完全弃之不顾,只求自身的安逸呢?春天来临,我按照常规开始耕耘,虽然每年的收成虽然不多,但足以让人有所期待。每天清晨,我勤劳地出门劳作,傍晚时分,扛着耒具满载而归。山间清晨的霜露和早来...
舒飞廉①八月天气热,这个时候最美妙的书,是《陶渊明集》;这个时候最爱读的,是《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由“庚戌岁”可推知是东晋安帝义熙六年,陶渊明46岁,从彭泽县令辞职回家种田的第六年。②我们家也有三四亩稻田,在村湾的西边,也称之为“西田”,只是离山有点远,不像陶老师的田在山冲里。我们五月...
广西:收获早稻 ↑7月16日,收割机在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抢收早稻(无人机照片)。时下,广西多地陆续进入早稻成熟季节,各地抢抓季节农时,积极部署推动夏收、夏种工作。据统计,截至7月13日,广西全区已收早稻496.86万亩,已种植中稻215.8万亩。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这是7月16日在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