莳萝蒿组(学名:Sect. Absinthium DC.)是菊科蒿属下的一个组群,共有13个系23个种。简介 莳萝蒿组 Sect. 1. Absinthium DC.组模式种:中亚苦蒿A. absinthium Linn 我国有23种,4变种,隶属于13个系中。主产黄河流域以北及西南高山地区。北半球温带、寒温带或亚热带南部高山地区也有。基本特征 莳萝蒿...
莳萝蒿Artemisia anethoides Mattf. 别名:白蒿;小碱蒿;茵陈;协日乐吉;莳罗蒿;宝吉木格;宝日木格-协日乐吉;博知莫格;霍宁-沙里尔日;肇东蒿;伪茵陈;宝吉木格-协日乐吉; 科名:菊科Compositae 属名:蒿属Artemisia 《中国植物志》第76(2)卷033页 21.莳萝蒿(东北植物检索表)肇东蒿(植物研究),小碱蒿(河北),伪...
莳萝蒿(Artemisia anethoides Mattf.),草本植物,民间常采基生叶作中药“茵陈”的代用品。在牧区作牲畜的饲料。通常分布在低海拔地区的干山坡、河湖边沙地、荒地、路旁等。
莳萝蒿常见于干山坡、河湖边的沙地、荒地、路旁等,尤其在盐碱地附近,其数量更为丰富。在草原、半荒漠草原与森林草原附近,也能找到其身影。在低湿、盐渍化的局部地区,莳萝蒿甚至能成为区域性植物群落的优势种或次优势种,对生态环境产生显著影响。此外,莳萝蒿对土壤适应性强,能在干旱环境中茁壮成长...
莳萝蒿是一种二年生的草本植物,其特征明显,具有浓烈的香气。其主根单一,形状为狭纺锤形,且侧根较多。植株高度在30-60厘米之间,有时可达90厘米,茎呈淡红色或红色,分枝多,茎、枝表面被覆灰白色的短柔毛。叶两面密布白色绒毛,其中基生叶与茎下部叶呈现长卵形或卵形,长3-4厘米,宽2-4厘米,...
将“莳萝蒿"翻译成德文 Artemisia anethoides是将“莳萝蒿"翻译成 德文。 译文示例:弗萝瑞特 是你的 祖母 ? ↔ Florette ist deine Großmutter? 莳萝蒿 + 添加翻译 中文-德文字典 Artemisia anethoides biology; proper name proper HanDeDict 显示算法生成的翻译 将“ 莳萝蒿 "自动翻译成 德文 ...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莳萝蒿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结合各化合物保留指数对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莳萝蒿挥发油共鉴定出53种化合物,占挥发油色谱峰总面积的90.02%.主要成分及其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桉油精(22.48%),β-侧柏酮(15.16%),侧柏酮(4.33%),松香芹酮(4.16%)和左旋龙脑(4.08%). 摘要...
关键词莳萝蒿侮洲蒿茵陈蒿利胆作用-_~_-一_-—一-__—_一 我国药典规定,药用茵陈采用菌陈蒿或滨蒿 干燥地上部分].然而山东省自七十年代初,将 同科属植物莳萝蒿和海洲蒿与中药材混收混 用口.在天津地区海洲蒿也出现于商品茵陈中, 然该二品种究竟是否与茵陈蒿有相同功效,尚未 ...
莳萝蒿,其药名拼音为SHILUOHAO,属于双子叶植物中的菊科植物。其幼苗被广泛应用于药物领域。作为一味传统中药,莳萝蒿的主要功效为清热利湿,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和胆囊炎。其性味归经为苦、寒,入肝、胆二经,表明其药性属寒凉,适合肝胆火旺、湿热内盛等症状。内服时,通常用量为9-15克,水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