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 莫铮宜 -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 被引量: 0 收藏相关文章 明晰化功能探讨——以中德口译交替传译为例 2011 - 莫铮宜 -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 被引量: 0 收藏相关文章 论文化差异对语用意义非对应的影响及对策——以德语成语汉泽为例 2010 - 莫铮宜,龚洁 -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 被引量...
宁波方言拼音圣经译本始现于1 9世纪50年代初,是吴语区最早的方言拼音译本,在中国方言圣经翻译史上仅稍晚于广州话译本.该译本是当年在宁波的英美传教士努力合作的成果,是福音本地化的一种呈现.由于产生年代早、影响久远、形成过程非常具有代表性,这类译本既充分反映出罗马字方言在中国的际遇及来华传教士对汉字等中国...
莫铮宜天格(14):寓意为:(凶)沦落天涯,失意落魄之数 莫铮宜人格(29):寓意为:(半吉)智谋兼备,欲望难足之数。 莫铮宜地格(24):寓意为:(吉)家门余庆的金钱丰盈之数。 莫铮宜外格(9):寓意为:(凶)破舟进海,吉尽凶始,穷乏困苦之数。 莫铮宜总格(37):寓意为:(吉)猛虎出林,权威显达、吉人天相之数。 莫...
作者 莫铮宜; 作者单位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 原文格式 PDF 正文语种 chi 中图分类 旧约; 关键词 亚伯拉罕; 摩西; 申命记; 律法; 迦南; 十二支; 先知; 以色列; 入库时间 2024-04-25 01:48:12 引文网络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共引文献 同被引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二级引证文献 1. "Un...
正典批评学的《诗篇》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继形式批评学之后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它从整体的视角对《诗篇》的编排和形成过程作出解读。本文以正典批评学主要代表人物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诗篇》的整体结构以及各卷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表明《诗篇》的形成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其中从大卫王朝到耶和华作王的内容纵...
本文运用社会学理论中的“角色发展模式”,对《路得记》中危机状态下的角色发展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一方面,危机的产生与演变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进展,也促进了主人公角色的转换,其间人物不断增添新的角色,角色的特征尤其性别特征表现出相当强的模糊性和流动性;另一方面,通过角色转换,主人公可以从已有故事背景中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