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1985年5月下旬,当时担任莆田县文化局副局长的周长赋(长福)创作的新编历史剧《秋风辞》,由原莆田县莆仙戏一团(下称“一团”)排演,参加福建省第十六届戏剧会演,荣获剧本创作一等奖。7月中旬,由中央文化部组成的华东片选戏观摩团一行12人,来莆审看《秋》剧等,选进京会演剧目。后来经过华东片观摩团...
介绍莆仙戏200个字莆仙戏,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有“南戏活化石”之称,是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表演特色独具风格,音乐旋律别致,地方色彩浓厚。同时,莆仙戏传统剧目非常丰富,保存了大量被誉为“宋元南戏”活化石的古老剧目,且拥有大量独特的表演程式。在发展过程中还形成了“莆”、“仙”、“北”、“乱”4种...
莆仙戏是我国现有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称为南戏的“活化石” , 它是在古代百戏的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溶进了独特的莆仙方言和民歌俚曲,流行于莆田、仙游一带。 1979 年,莆仙戏《春草闯 堂》前往北京参加建国 30 周年献礼演出; 1981 年,莆仙戏《状元与乞丐》应邀晋京演出。 1985 年,莆仙戏《秋风辞》晋京参加全国戏...
莆仙戏,一种深植于中国南方文化土壤的艺术形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但在宋代正式形成,并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直至今日依然熠熠生辉。表演风格古朴而优雅,许多动作深受木偶戏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唱腔方面,莆仙戏极为丰富,它综合了莆仙地区的民间歌谣、俚曲、十音八乐、佛曲法曲、宋元...
莆仙木偶戏古称兴化傀儡戏,俗称“柴头仔戏”,是中国古老的木偶戏剧种之一。莆仙木偶戏行于莆田市各地及其兴化方言区,且由于其流传的历史比莆仙戏早,因此称木偶戏为莆仙戏“戏兄”。2010年11月25日木偶戏入选“莆田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发展历史 木偶戏,古称傀儡戏,莆仙地区俗称“柴头仔戏”“抽...
《弄八仙》,莆仙戏,分《弄大八仙》和《弄小八仙》。《弄小八仙》一般是八仙先后出场,每人自我介绍、唱一段曲后即下场。若逢城隍爷和玉皇诞辰的大热闹场面,就要弄大八仙。即除上八仙外,还增加王母娘娘、两侍女、龙王、虾兵、蟹将、龟丞相及水族等。表演特征 弄八仙。在莆仙,每逢城隍爷诞辰,乡村大都要求...
莆仙戏,一种历史悠久的地方戏剧,起源于唐代,成型于宋代,繁盛于明清,直至现代仍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它的表演风格古朴优雅,许多动作深受木偶戏的影响,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唱腔方面,莆仙戏极为丰富,融合了民间歌谣、俚曲、十音八乐、佛曲法曲,以及宋元时期的词曲和大曲歌舞的特点。演员们用当地的...
莆仙戏最初起源于当地的民间歌舞和说唱艺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戏曲剧种。在历史上,莆仙戏经历了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的演变和发展,成为了福建地区乃至全国的著名戏曲剧种之一。二、莆仙戏的艺术特点1. 表演风格独特莆仙戏的表演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演员的表演动作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