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用大豆荚枯病,主要为害豆荚,也能为害叶和茎。荚染病初病斑暗褐色,后变苍白色,凹陷,上轮生小黑点,幼荚常脱落,老荚染病萎垂不落,病荚大部分不结实,发病轻的虽能结荚,但粒小、易干缩,味苦。茎、叶柄染病产生灰褐色不规则形病斑,上生无数小黑粒点,致病部以上干枯。形态特征 分生孢子器散生或...
豆荚受到病菌侵染会造成荚枯和粒腐,极大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豆荚受到病菌侵染,幼荚容易掉落,老荚虽不脱落但干瘪失去水分。在发病初期,病斑呈现褐色,后变致枯黄色。发病部位呈不规则形凹陷,并生有黑色小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感染荚枯病的豆荚多不结种子,假使染病较轻的豆荚虽能结出种子,但豆粒会发...
菜用大豆荚常常遭受枯病的侵袭,这种病害主要影响豆荚的生长。初期,豆荚表面会出现暗褐色的病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斑点会变为苍白色,并且形成凹陷,斑面上会出现一圈小黑点。受影响的幼荚易脱落,而成熟后患病的豆荚则会垂落,且病斑区域内的豆荚大多无法正常结实。即使能结出豆荚,其粒径也...
大豆荚枯病是一种普遍性病害,主要发生在大豆的生长区域,对豆荚、茎和叶片均有危害。豆荚染病后,初期呈现暗褐色病斑,随后转为苍白,形成近圆形病斑,并在上面滋生许多小黑点,导致幼荚常脱落,老荚染病后萎垂而不掉落。病害严重的豆荚往往不结实,即使能结荚,籽粒也会偏小,易干缩,并带有苦味。...
二、大豆荚枯病传播途径 大豆荚枯病和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或以菌丝在病种子上越冬。 三、大豆荚枯病发病原因 大豆在结荚期连阴雨天气多的年份,发病重。 四、大豆荚枯病预防措施 1、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用无病种子。 2、对发病重的地区实行3年以上轮作。合理密植,保持田间通风透光。 3、在雨后及时...
荚染病 初病斑暗褐色,后变苍白色,凹陷,上轮生小黑点,幼荚常脱落,老荚染病萎垂不落,病荚大部分不结实,发病轻的虽能结荚,但粒小、易干缩,味苦。茎、叶柄染病 产生灰褐色不规则形病斑,上生无数小黑粒点,致部以上干枯。 病原 Macrophoma mame Hara 称豆荚大茎点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散生或聚...
(1)越冬与初侵染源。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荚、病茎上越冬,亦可以菌丝在病粒上越冬,为初侵染病源。 (2)传播特点。病原借风雨传播。 防治方法: (1)种子消毒: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或拌种双粉剂拌种。 (2)农业防治:建立无病留种田。发病重的地区实行3年以上轮作。
大豆荚枯病主要损害豆荚,同时也能侵害叶片和茎干。当豆荚初染病时,病斑显现为暗褐色,随后转变成苍白色,表面凹陷,并生出小黑点,幼嫩豆荚常因此而掉落。老豆荚染病后,豆荚会呈现出萎垂不落的状态,大部分豆荚因此而无法结成果实。即使在轻度感染的情况下,豆荚虽能结出,但豆粒较小且容易干缩,...
豆荚枯病的病原是Macrophomina phaseolina,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其分生孢子器分布形式多样,可以是散生或聚生,埋藏在病部表皮之下,孔口暴露,呈现黑褐色,形状为球形至扁球形,器壁为膜质,大小在104~168μm之间。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为长椭圆形至长卵形,单细胞,无色,两端呈钝圆形状,大小范围为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