蛊在苗族地区俗称"草鬼",相传它寄附于女子身上,危害他人。那些所谓有蛊的妇女,被称为"草鬼婆"。有苗族学者调查后认为,苗族几乎全民族笃信蛊,只是各地轻重不同而已。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草鬼 释义 蛊在苗族地区俗称"草鬼" 性质 它寄附于女子身上 来源 带有剧毒的毒虫如蛇蝎 目录 1造蛊方法 2迷信传说 编辑...
蛊在苗族地区俗称“草鬼”,相传它寄附于女子身上,危害他人。
石头蛊:用石头施以蛊药而成;篾片蛊:将竹片施以蛊药后便成;金蚕蛊;据说这种蛊不畏火枪,最难除灭,而且金蚕蛊还能以金银等物嫁之别人。而这些是也自有害人的方法,金蚕蛊能使人中毒,胸腹搅痛,肿胀如瓮,七日流血而死;篾片长约四五寸,悄悄把它放在路上,行人过之,篾跳上行人的脚腿,能使人腿...
苗族的蛊术又叫“草鬼术”,据说传女不传男,是因为女性能更好的掌握这种蛊术,还有就是对女性的保护...
历朝历代官府都针对制造蛊毒行为有非常严厉的刑律,故放蛊巫术完全处于秘密状态,历代志书史记,关于蛊毒的记录数量虽然不少,总是廖廖数语,并且语焉不详,这就使蛊婆(草鬼婆)与蛊毒变得更加诡秘。 《乾州厅志》记:“苗妇能巫蛊杀人,名曰放草鬼。遇有仇怨嫌隙者放之,放于外则蛊蛇食五体,放于内则食五脏。被放之...
在苗族,放蛊的妇女被称为草鬼婆。 “草鬼婆”又叫“蛊婆”。蛊在湘西地区俗称“草鬼”,相传它只寄附于女子身上,那么湘西草鬼婆的神秘蛊术是怎么练成的?怎么放蛊?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永绥厅志·卷六》的记录,真蛊婆目如朱砂,肚腹臂背均有红绿青黄条纹;真蛊婆家中没有任何蛛网蚁穴...
传说中制造毒蛊的方法,一般是将多种带有剧毒的毒虫如蛇蝎、晰蝎等放进同一器物内,使其互相啮食、残杀,最后剩下的唯一存活的毒虫便是蛊。蛊的种类极多,影响较大的有蛇蛊、犬蛊、猫鬼蛊、蝎蛊、蛤蟆蛊、虫蛊、飞蛊等。虽然蛊表面上看是有形之物,但自古以来,蛊就被认为是能飞游、变幻、...
蛊被当地人称之为“草鬼”而那些下蛊的妇女亦称为“草鬼婆”直到现在我才知道我的外婆就是草鬼婆,但小时候由于心性纯真,只知贪玩,并没有想到这一层面。还有一层原因是外婆看起来有些恐怖,甚至有些狰狞。而外婆又去世的很早,所以现在的我对记忆中的外婆印象已有些模糊。但发生于小时候的一件...
春节姑妈来我家拜年和我爸聊起村里某人家的婆娘是草鬼婆(湘西苗语:帕起)放蛊(苗语:降起)的事。让我又想起忘了很久的草鬼婆。小时候听过,父母都会跟我们讲,村里某个人的东西不能吃,吃了会中蛊,让我们看到这些人时要跑的远远的,后来长大常年在外也就淡忘了,这次跟姑妈和父亲聊了一个晚上关于草鬼婆的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