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开花盛期最易感染菌核病,其主要为害叶柄、新芽、果梗和果实。受害部位初始产生不明显的淡褐色水渍状,并逐渐扩大为梭形或不规则形,高湿条件下病部组织变褐软腐,病斑表面长出大量棉絮状白色菌丝。随着病情发展,菌丝体逐渐结成白色球状,后期成不规则黑色鼠粪状菌核。重病株全叶枯死腐烂,花柄干枯缢缩,根部...
草莓菌核病可以使用以下药物进行治疗:甲基托布津杀虫粉剂:使用方法:将甲基托布津杀虫粉剂用上百倍液稀释后,将草莓小苗浸泡约20分钟。待药液变干后,再进行移栽。乙烯菌核净可湿性除菌粉剂:特效药:乙烯菌核净是草莓菌核病的特效药之一,可以有效杀灭病菌,防止病害扩散。乙烯菌核净干悬除菌剂:另...
草莓菌核病是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的病害之一,了解其症状和发病条件对于有效防治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关键信息,帮助你更好地管理草莓园。🌿 病害症状: 初期:草莓叶片上出现水浸状斑点。 中期:湿度高时,病部长出一层白色棉絮状菌。 后期:菌丝体逐渐结成白色球状,最终形成不规则黑色鼠粪状菌核。🌱 发病条件: 土...
草莓菌核病用什么药草莓得了菌核病以后,可以用浓度比较高的的甲基托布津杀虫粉剂上百倍液稀释以后,把它的浸小苗浸泡约20分钟左右,等到药液变干以后再移栽,但需要先清除得病的植株,然后再喷药,治疗的特效药有乙烯菌核净可湿性除菌粉剂、乙烯菌核净干悬除菌剂及克灵除菌剂等。草莓菌核病用什么药 ...
一、草莓菌核病的发病原因 草莓菌核病是由核盘菌引起的草莓病害,主要危害草莓的茎基部和果实。该病在中国各地草莓产区均有发生,主要在冬春低温时期侵染发病。该病的发病适温为10~15℃,遇上连续几天10℃以下的低温,发病会明显加重。此外,保护地内湿度大,低温导致茎叶结露,也有利于侵染发病。 二、...
🛠️ 防治草莓黏菌病的方法包括:选择地势高燥、平坦的地块及沙性土壤栽植草莓;雨后及时排水,灌溉时要防止大水漫灌,避免积水和湿气滞留;精耕细作,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残体败叶,栽植不可过密,防止植株郁闭;药剂防治方面,可以喷洒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200倍液,或45%噻菌灵悬浮剂3000倍液,或50%多菌灵600倍液进行防治...
草莓菌属于真菌类,一般发生在浆果类植物上。可以用以下药液喷洒:50%乙烯菌核净可湿性粉剂700倍液 40%乙烯菌核净干悬剂1000倍液 50%扑海因(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43%好力克悬浮剂4000-6000倍液 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20%甲基立枯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50%腐霉利(速克...
1、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浇水、施肥,保持田间卫生,可以促进草莓的健康生长,提高其抗病能力。同时,及时清除病株和病叶,防止病害传播,可以在草莓大棚里悬挂大棚专用杀菌消毒剂“君灭太宗消毒剂”,灭菌范围广,灭菌率高,使用安全方便。2、生物防治:利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控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1. 草莓细菌的分离与纯化 本实验从草莓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40株细菌,经生理生化鉴定,其中15株具有抑菌活性。 2. 抑菌活性筛选 经抑菌活性筛选,发现菌株Bs-21对草莓病原菌(立枯丝核菌、尖孢镰刀菌、大丽轮枝菌)具有显著的抑菌效果,抑菌带宽度达到5mm以上。 3. 抑菌机理研究 (1)菌株Bs-21鉴定:经生理生化鉴定,菌...
草莓生长需要一定的养分,可适时施用有机肥等,提高植物自身免疫能力。 2. 使用药物防治 在草莓发病初期,可以采用50%氯化铜可湿性粉剂、87%三氯杀螨乳油、50%多硫化钾可湿性粉剂等农药进行喷洒。这些药剂能有效防治草莓细菌病害。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药物应按照使用说明严格操作,保证药剂的使用安全和有效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