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芽枯病俗称烂心病,为真菌性病害。发病初期,花苞和新芽呈现萎蔫青枯状,后失去活力变成黑褐色而枯死。症状 叶柄基部托叶如被侵染,就是展开的成叶也萎蔫,受害株的叶数,坐果数也减少,重病株则全株死亡。在被害枯死部位往往有第2次寄生的灰霉菌产生,成为以后灰霉病发生的原因。病原 以菌丝体藏于病组织中...
1. 发病部位不同 芽枯病不仅影响幼芽尖和花蕾尖,还会导致托叶和叶柄基部出现病变。缺钙主要发生在顶端分生组织,如新叶的顶端皱缩、叶尖焦枯以及花托顶部焦枯,但叶柄和花托基部不会发生变化。因此,缺钙又被称为“叶焦病”。2. 发病表现不同 芽枯病(真菌性病害):染病部位会出现褐色病斑,发病中后期会有白...
草莓芽枯病的发病规律主要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该病易发生并迅速传播。**病害在温暖湿润环境中易发生,栽培密度和植株抗病性也显著影响病害传播。**此外,植株的抗病能力、种植密度以及通风情况等也会对发病规律产生影响。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草莓芽枯病的发生。草莓芽枯病...
芽枯病幼芽干枯 托叶和叶柄基部干枯 茎基部腐烂 病部表面还会产生菌丝层,表现为蜘蛛网状。芽枯在各个部位都会体现,环境因素主要是空气高湿密闭环境,属于病理性病害,会导致植株死亡。 植株猝倒 芽枯病是真菌性疾病,病菌喜欢高温高湿环境,发病适宜温度为22~25℃,栽培密度过大、连续阴雨天气、温度高容易病重,栽种密度...
有朋友以为,草莓芽枯病就是草莓缺钙了,其实不是这样的。草莓芽枯病虽然和缺钙在表现上有一点点类似,但根本是完全不同的。草莓芽枯病又叫立枯病、烂心病。是世界性分布的土壤真菌病害,该病由立枯丝核菌侵染所致,是草莓开花结果期发生的主要病害。芽枯病其传播速度快、发病范围广、危害程度大。什么情况下容易...
草莓的芽枯病发病的最适宜温度为22-25℃,肥大水多的情况容易发病。保护地栽培,温度高,通风不良,湿度大,栽培过密容易导致病害蔓延。夏季育苗时节,草莓的芽枯病时有发生。缺钙的表现 草莓缺钙会导致新叶畸形扭曲干尖,新芽的顶端出现褐枯坏死,心叶出行褐枯症状。生产季,草莓如果缺钙,花的萼片会出现干尖现象...
其实这种情况是草莓芽枯病造成的。草莓芽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其发生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阴雨绵绵温度在22~25℃特别适宜其发生。发病后传播速度快、危害大。导致幼芽和花蕾上逐渐干枯,湿度大时出现烂心,有白色蛛丝状霉菌,托叶和叶柄基部会出现黑褐色病变,最终会导致植株呈现猝倒状或变褐枯死。防治方法 根据芽...
为了有效防治草莓芽枯病,我们提出以下建议:首先,预防工作至关重要。合理施肥是基础,同时要确保苗地具备良好的排灌条件,避免积水。在多雨季节,雨后应及时排除多余水分。其次,棚室育苗地区需注意通风换气。要控制好棚室内的温湿度,经常进行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此外,合理修剪老叶也是必要的措施。由于育苗期植株密度...
草莓芽枯病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主要影响草莓的生长和产量。草莓芽枯病是由多种真菌引起的,这些真菌会在草莓的根部、茎和叶子中生长并造成破坏。草莓芽枯病的原因 1、土壤环境因素: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真菌,这些真菌会通过土壤传播到草莓的根部,从而导致草莓芽枯病。此外,土壤中含有重金属和抗生素等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