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重建后的草堂祠不仅再现了杜甫的茅屋故居,更将古代建筑艺术与传统文化完美融合,为游客提供了一处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与艺术的独特窗口。在这里,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
工部祠作为祭拜之用的飨殿,典雅、素朴,殿外挺拔的苍松盘曲参天,更显素雅、肃穆,与草堂满园诗意相得益彰。 来到工部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书有“工部祠”三个大字的匾额,这是由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所书。或许,你曾经在课本上读到过这样的文学常识:杜甫,字子美,后世也称杜少陵、杜工部。广德二年(764年)春,严武...
从正门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汉昭烈庙。 武侯祠内部:可以租借讲解机,或者扫码购买手机讲解服务。红墙与杜甫草堂相似,是拍照的好地方。参观完毕后,从北门出去就是锦里。 感想:武侯祠因刘备下葬在惠陵而建,诸葛亮死后因其威望而建祠。虽然东晋时期开始崇拜诸葛亮,但直到明朝才与汉昭烈庙合在一起。诸葛亮的多才、忠...
工部祠是草堂中轴线上最后一重建筑。匾额上的“工部祠”三个字,是由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叶圣陶先生所题。“工部”为古代三省六部制中六部之一,掌管营造工程之事。杜甫在成都的时候,曾任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一职,所以后世多以“杜工部”尊称杜甫,因此纪念他的祠堂也称“工部祠”。
工部祠是五重主体建筑的最后一重,也是最重要的一重。因为杜甫在成都时,曾被严武表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后人尊称他为杜工部,将纪念他的祠宇称为工部祠。 工部祠前有清人何绍基撰写的对联: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工部祠内,正中设杜甫神龛,东西两侧分别是南宋诗人陆游和北宋诗人黄庭坚。殿内还存...
杜甫草堂花径(蓬州闲士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从这两副楹联中似乎隐隐约约可以知道,祠中供奉着的这位女子不是一般的人物。经查访典籍才明白,祠中塑像叫浣花夫人,又称冀国夫人,是一位曾拯救过数十万成都百姓生命的传奇女性。为感恩浣花夫人,人们在浣花溪畔建起了祠堂供奉她。浣花夫人塑像(蓬州闲士 ...
游杜甫草堂工部祠 成都两个著名旅游景点武候祠、杜甫草堂是必去的。 “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这是悬挂在成都西郊杜甫草堂工部祠门前的一副名联。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虽然他才华横溢,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仕途却不得志。因为他曾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人称杜工部。
杜工部祠为纪念唐代大诗人杜甫所建。四祠指江原﹑鄜州﹑同谷﹑剑门诸祠。今陕西省西安市有杜工部祠,为明代创建,解放后全面修整,辟为杜甫纪念馆,为西安名胜之一。建筑特色 步入柴门,即可见草堂主体建筑的最后一重--工部祠。杜甫在蜀,曾入严武幕,朝廷任其为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职,故而后世尊称其为杜工...
杜少陵祠,又称杜公祠、杜甫草堂,是修筑于甘肃省成县县城东南3.5公里处的凤凰山麓、青泥河两岸的一处纪念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祠堂式建筑,属甘肃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背景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安史之乱战火方炽,诗人杜甫当时因疏救房琯被免去左拾遗之职,贬华州司功参军。未几,为避愈来愈恶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