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表之前的荆州刺史,因和下属交恶,最终被逼自尽!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在董卓的命令下,刘表获得了荆州刺史一职。在蒯氏兄弟、蔡瑁等人的辅佐下,刘表坐稳了荆州之主的宝座。在此期间,刘表不仅和曹操等诸侯相抗衡,还击杀了前来进攻的孙坚。比较有意思的是,刘表之前的荆州刺史王叡(睿),其实就是死于孙坚之手。
东汉末年,荆州无疑是兵家必争之地,也即一度形成了曹操、孙权、刘备三足鼎立的格局。当然,伴随着关羽大意失荆州,荆州变成曹魏和东吴分庭抗礼的格局。对于曹魏来说,控制着荆州北部地区,比如南阳郡、江夏郡北部等。在此基础上,荆州刺史在曹魏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盘点曹魏的历任荆州刺史。一...
曹操拿下幽州后,把孙礼调到自己军中当参谋。后来孙礼先后担任过山阳、平原、平昌、琅邪这几个地方的太守。魏明帝在位时,孙礼被调回京城当尚书,还接受皇帝临终任命,当上了大将军长史,并兼任散骑常侍。之后又升任少府,外派做过荆州刺史,最后升为冀州牧。曹芳当上皇帝后,孙礼因为惹恼了权臣曹爽,被外放到并州...
东吴荆州刺史: 1。孙权(吴郡富春)吴孙权时,黄初二年——黄初三年在任。(221年——222年) 2。陆逊(吴郡吴县)吴孙权时,黄初二年——赤乌八年在任。(222年——245年) 3。诸葛恪(琅琊阳都)吴孙亮时,建兴元年——建兴二年。(252年——253年) 4。孙綝(吴郡富春)吴孙休时,永安元年——永安二年在任。(258...
荆州刺史是荆州地区的州刺史,负责督察该地区的诸侯王、郡守以及地方豪强。设立背景: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督察和控御,在全国设立了13个部,每部设刺史一人。荆州便是其中之一。主要职责:监察:刺史的主要任务是监察地方官员和豪强的行为,确保他们遵守法律,不滥用权力。耳目作用:刺史还扮演着皇帝...
东晋时期首位荆州刺史王敦,字处仲,出身于琅琊王氏,娶晋武帝司马炎爱女襄城公主,与堂弟王导辅佐晋元帝司马睿建立东晋,建武元年(317年)任荆州刺史。司马睿初镇建康时,王导主掌政策,王敦掌握军力,人称“王与马,共天下”。后来司马睿疏远王导,忌惮握有军权的王敦,便提拔刘隗、刁协等人以制衡王氏。永昌元年(322年)王敦...
荆州刺史是汉代中央派到荆州地区的监察官。以下是关于荆州刺史的详细解答:职务内容:督察诸侯王:负责监督荆州地区诸侯王的言行举止,确保其遵守朝廷法令。督察郡守:对荆州下辖的郡守进行监察,防止其滥用职权或违法乱纪。督察地方豪强:对地方上有影响力的豪强进行监察,防止其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该叫荆州刺史还是该叫..刘表曾代王睿为荆州刺史,后李傕作乱,为荆州牧,镇南将军。感觉不少人习惯称之为荆州牧,然而语文教材中《赤壁赋》一课的注解中,称之为荆州刺史。所以……
荆州刺史徐璆 徐璆字孟玉,是徐州广陵海西人。徐璆的父亲叫做徐淑,从仕途方面来说,徐淑做过东汉的度辽将军,“有名于边”;从文化方面,徐淑在《孟氏易》、《春秋公羊传》、《礼记》、《周官》等儒家经典也有研究。徐璆作为官宦之后,名士之后,仕途也是没有问题的。徐璆少年时期就被公府征辟,被举为高第,屡迁...
东汉末年的荆州刺史王叡的结局非常悲惨,他被迫吞金自尽。以下是关于王叡结局的详细分析:1. 王叡与下属交恶的背景 王叡是东汉末年的荆州刺史,掌控整个荆州七郡。他与武陵太守曹寅和长沙太守孙坚关系紧张。与曹寅的矛盾主要源于讨伐董卓一事,二人矛盾尖锐;而与孙坚交恶则是因为王叡出身世家大族,看不起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