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大臣荀林父的祖先本是晋国原氏一族,其爷爷原息是晋献公时期有名的大夫,曾辅佐了晋武公、晋献公两代国君,其中假途灭虢的计策就是原息献计给晋献公的。晋武公灭荀国后,将荀地赐给原息,所以原息后人开始以荀为氏,原息又被称为荀息。荀息的儿子荀逝敖也担任晋国大夫,荀逝敖有三个儿子,其中大儿...
荀林父(生卒不详),春秋中期晋国正卿,中军元帅。字伯。因任中行之将,故以中行为氏,称中行伯、中行桓子。城濮之战前,晋文公四年(前633),晋国“作三军”,荀林父为晋文公御戎(驾驭兵车);晋文公五年(前632),晋侯“作三行”以抵御狄人,苟林父将中行(任中行之帅)。晋成公七年(前600),...
荀林父作为国君身边的人,很早就已经成为家族的负责人,在晋文公“作三行以御狄”而后,荀林父当过上军佐,当过中军佐,可谓是军中根植深厚。 荀林父是晋国的著名战将,横跨晋国最为巅峰的时代,历经文、襄、灵、成、景公五代晋国国君,可谓是晋国的五朝元老,而且跟赵盾相比,荀林父的执政时间更长,所推行的对外战...
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个很厉害的将军,他的名字叫荀林父。他年轻的时候,跟着晋文公打仗,每次都表现得很勇敢,立了很多战功。后来,他成了晋国的中军元帅,就像现在的军队总司令一样,大家都很敬佩他。荀林父不仅打仗厉害,还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做事很小心,总是想好每一步才行动。有一次,晋国的盟友郑国被...
历史人物> 荀林父 即中行桓子。历仕晋文公、襄公、灵公、成公、景公五君。初为晋文公御戎,在城濮大败楚军。前632年,文公建立“三行”(步兵)与狄作战,他任中行之帅。其后代因以为氏。前600年,伐陈救郑,再败楚军。前597年,任中军元帅,执掌国政,率兵救郑,在邲被楚打败,晋遂失霸权。
荀林父,晋国重臣。他是晋献公的重臣荀息的孙子,谥号为桓,因此也被称为中行桓子,是晋国中行氏家族的开创者。 荀林父第一次登场是在鲁僖公二十八年(B.C.632年)冬,为了抵御狄人的入侵,晋文公设立三个步兵战队(三行),荀林父担任中行的主将。 鲁文公六年(B.C.621年),晋襄公去世,赵盾派先蔑和士会到秦国...
荀林父是除了先轸之外,晋国资历最完整的“中军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他担任“中军将”前,还担任过“御戎”、“中行”、“上军佐”以及“中军佐”等职。 除了资历完整之外,荀林父还有两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其一,荀林父是唯一辅佐五任晋侯——自晋文公至晋景公,仍活跃于晋国朝堂的大臣;其二,荀林父是...
今天分享的小人书是张鹿山所绘,林林改编的东周列国故事《荀林父丧师》,讲的是楚晋争霸的故事。楚晋为争夺霸主地位,时起战争,楚庄王因郑国还依附晋国,想到自己曾被晋兵打败的耻辱,决定亲率大军,起兵伐郑。很快楚军到了郑都荥阳,将荥阳围困起来,日夜不停地攻打,郑襄公下令死守,同时派人向晋国求援。晋景...
历史知识> 荀林父 又称荀伯、中行桓子、中行伯。春秋时晋国正卿。字伯。一说为荀息之孙。晋文公四年(前633),文公蒐于被庐,作三军。他为下军御戎。次年,晋作三行以抵御狄人,被任为中行(步卒)之将,遂以中行为氏。晋景公三年(前597),楚庄王围郑,围三月,郑乞降。他为中军将率三军救郑,至黄河闻郑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