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拼音xún zǐ 注音ㄒㄨㄣˊㄗˇ 词语解释 荀子[ xún zǐ ] ⒈ (约前313-前238)战国末思想家、教育家。名况,赵国人。他批判和总结了先秦以来的学术思想,发展了唯物主义。认为自然运行法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首创性恶论,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文章说理透辟,结构谨严。著作...
@汉字小助手荀子拼音怎么读 汉字小助手 荀子xún zǐ 释义 (约前313—前238)战国末思想家。名况,当时尊称为“荀卿”(一说字“卿”)。汉人避宣帝讳,又称为“孙卿”。赵国人。初游学于齐,为稷下学士之一,后曾三为祭酒。继赴楚国,春申君任为兰陵令。以著书终老其地。韩非、李斯皆为其学生。其思想为儒家的...
法律 建筑 互联网 行业资料 政务民生 说明书 生活娱乐 搜试试 续费VIP 立即续费VIP 会员中心 VIP福利社 VIP免费专区 VIP专属特权 客户端 登录 百度文库 其他 荀子怎么读荀子读[xún zǐ] ©2022 Baidu |由 百度智能云 提供计算服务 | 使用百度前必读 | 文库协议 | 网站地图 | 百度营销 ...
荀子 这个词拼音: [xún zǐ][释义] 战国末思想家、教育家。名况,赵国人。
关于“荀子怎么读”,按照汉语拼音的规则,荀子的名字读作“xún zǐ”。荀姓在古代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据说源自于黄帝的25个子女之一,是华夏族部落首领轩辕黄帝的后代。在历史上,荀姓最初可能源自于姬姓,后来因为各种历史原因,郇国的后代将姓氏由姬姓改为荀。荀子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后世,尤其...
1、荀子拼音:[xún zǐ] 人名。名况,又称荀卿。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末期赵国人。齐威王、宣王时曾到齐国讲学,去秦国考察,又至楚,春申君委以兰陵令。春申君死后,荀卿被废,就定居于兰陵,着书数万言而卒。2、『荀子』共三十二篇,历来被视为儒家重要的着作。荀子主张「性本恶」,...
荀子· 儒效的拼音版 原 译 注 听 周: 荀子 xún 荀 zǐ 子 · · rú 儒 xiào 效 xún 荀 zǐ 子 dà 大 rú 儒 zhī 之 xiào 效 : : wǔ 武 wáng 王 bēng 崩 , , chéng 成 wáng 王 yòu 幼 , , zhōu 周 gōng 公 píng 屏 chéng 成 wáng 王 ér 而 jí 及 wǔ 武 ...
学术研究,目的就在于了解荀子学术之全系统以及其在学术史上的位置。这样的读法,就要特别注意其中一些篇目。梁启超认为最初应该读《劝学》,观其大概;其后读《性恶》,观其思想根核所在;再然后读《礼论》、《乐论》两篇,再读《正论》、《非十二子》,再读《富国》、《君...
荀子 词类 人名 拼音 xún zǐ 怎么读 英语 Hsün Tz (约313B.C.-238B.C.) 「荀子」的意思和解释 辞典修订版解释 战国时赵人荀况。参见「荀况」条。书名。战国时赵人荀况撰,二十卷,今存三十二篇。有唐杨倞注、清王先谦集解。此 书本儒家崇礼、正名之说而主性恶,为先秦重要的哲学思想着作,也是重要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