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荀子看来,“性”是人天生的本质,你没有办法去改变他,你学与不学,它就在那里。而“伪”则是人后天的学习所得到的。一句话,“性”乃天生,“伪”是人为。那么,荀子的性是什么呢?荀子反对孟子的性善论,针锋相对提出了性恶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
荀子批评孟子的 “ 性善论 ”, 提出了与之对立的 “ 性恶论 ” 的主张。 荀子认为人在生理欲望方面有共同的地方, 不论圣贤或暴君都是一样的: “ 凡人有所一同: 饥而欲食, 寒而欲暖, 劳而欲息, 好利而恶害, 是人之所生而有也, 是无待而然者也, 是禹、 桀之所同也。 ” 他把这些看成是人之本性...
荀子虽然也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但他更主张贵族统治,认为只有出身贵族的人才具备管理统治的能力,能够更好地保持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孟子与荀子在道德修养方法上的对比 在道德修养方法上,孟子与荀子也有明显的不同。孟子强调内在修养,主张通过教育和修养来发掘和培养人性中的善良,实现...
在治国层面,荀子提出了“法圣王和行道义”,“隆礼尊贤”,这是荀子治国思想的核心。孔子和孟子的德治和仁治更倾向于道德层面,而荀子的礼治更倾向于利用规则和制度去治理,这其实也是后来法家思想基本精神。总之,荀子在“礼”的基础上,增加了“义”的内涵,增加了荀子治国思想的现实主义色彩,不仅仅停留在对个人...
1、孟子和荀子的相同点为二人都继承了孔子的仁的思想。孟子主张仁政,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同时两人都强调了百姓的作用。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提出君者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则覆舟。2、孟子和荀子思想的不同点为孟子提出了性善说,而荀子提出了性恶说,孟子的性善说从性善论...
荀子晚年也孟子一样,选择教书和写文章的路了。 虽然孟子和荀子都是儒家学说的代表,但他们学说也存在不同的地方。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而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总之,他们的文章和思想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 孟子简介 孟子原名叫孟轲,字子舆。然而有一种说法说子舆待考证,一说字子车或子居。
荀子的思想以儒家为内核,兼具法家精神,这让荀子的思想具有独特的气质。如果说孟子是儒家理想主义代表,那么荀子就是儒家现实主义代表,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要从他们的生活背景和思想主张说起。孟子和荀子同样都是生活在战国时期,不同的是孟子是在战国中期,而荀子在战国末期。在战火纷飞、群雄四起的年代,孟子提出的...
有人觉得荀子不算儒家,得算法家;还有人讲,荀子自成一家,能叫做“荀家”呢。荀子教出了李斯和韩非子这俩特有名的徒弟。这俩人不光帮着秦国达成了大一统,韩非子更是成了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可荀子的思想说到底还是儒家思想,荀子自己也觉得他才是孔子儒家思想的真正继承人,还狠狠地批判了曾子和孟子的思想...
但是和“信立而霸”不同,荀子和孟子其实都更推崇“王道”,荀子说“义立而王”,而孟子说“以德行仁者王”。虽然看起来都是“仁义”和“仁德”,都是以“仁”为核心的,但是他们的侧重点不同。简单来说,荀子的“义”请强调正义和规则,“义”不仅仅包括包括仁义,也是“道义”,包括道德性和正当性,而孟子...
所以,孟子之性善论也好,荀子之性恶论也罢,实则都是在反对人过多的欲。也就是说,虽然孟子和荀子关于人性理论在细节上有些许差异,但是二者所批判的东西是一样的,都是在反对“纵欲”。注:图片来自网络。参考资料: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本文由颜小二述哲文原创,如果喜欢,请点赞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