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荀子提出了与孟子“性善”论截然相反的“性恶”论的观点。 (2)他认为,人性是与生俱来的、质朴的一种自然属性。表现为“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所以人性就是“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 (3)人性的“善”则是后天人为(即“伪”)的,“人之性...
正确答案:荀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人性论上,他主张“性恶论”,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观,以“化性起伪”的教育作用观著称,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 (1)荀子的人性论。 荀子的学说中最突出的就是与孟子的“性善论”相对立的“性恶论”。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孟子强调“性相近”,...
[解析]:“性者,本始材朴”是战国时期荀子的哲学用语,出自《荀子·礼论》。“本始”是指原始,本初。“材朴”是指资质朴素。人的本性其本质是没有经过雕饰的,是自然的,换言之,人的本性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荀子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性中本...
摘要:荀子人性论在近现代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实际上,荀子是典型的人性“自然”论者。他以性为人的天赋生理与心理机能,“自然”为其基本属性:人性既是存在论意义上的自然存在,人性的后天流变方式也是自然而然。荀子大体是以性为体心为用,同时心亦影响性之用,善、恶皆起于心,而善乃荀子人...
@荀子简述荀子人性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荀子 吾之人性论,核心观点乃“性恶论”。吾以为,人性乃与生俱来之质朴自然属性,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此皆人性之恶也,若任其发展,必生争夺、残害等恶行。 然人性之“善”,非天生,乃后天人为之结果也。吾言:“人之性恶,其...
百度试题 题目荀子的人性论是:()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性善论 反馈 收藏
摘要:战国中期孟子倡导性善论,对告子等人进行批评;战国后期荀子倡导性恶论,又对孟子进行针锋相对的批评;汉代流行性三品说,对孟荀提出批评;宋朝兴起人性二元论,又对汉代人性论展开批评。中国人性论陷入陈陈相因的批评怪圈。面对这个怪圈,从第三者视角进行反观或许有助于对诸家得失看得更清楚。以荀子人性论而言,其三个观...
解析 荀子在人性问题上,主张“性恶论”;在怎样变“恶”为“善”的问题上,提出了“化性起伪”说。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伪”是人为的意思,人之为善是通过后天的长期学习、受礼乐教化的结果,不是人之自然本性。人的本性虽是恶的,只要用礼义进行教化,用法治进行治理,天下人都会变善。
荀子人性论的主要观点包括:人性本恶、化性起伪和隆礼重法。首先,荀子提出“人性本恶”的观点,这与孟子所倡导的“性善论”形成鲜明对比。荀子认为,人的天性中包含了诸多恶劣的成分,如贪婪、自私等。这些恶劣天性若不加以约束和引导,便会导致社会的混乱和道德的沦丧。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