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芽枯病是由一种叶点霉属的真菌引起的、发生在茶的病害。该病先在叶尖或叶缘产生黄褐色病斑,以后扩大成不规则形、无明显边缘的病斑,后期其上产生黑色细小粒点,以叶正面居多。病叶易破裂扭曲。幼芽受害后呈褐色或黑褐色焦枯状。 茶芽枯病是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新病害之一,分布于中国浙江、江苏、安徽、湖南等...
茶树芽枯病:Phyl10stictagermmiphliaeChenetHu称一种叶点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症状 江西、浙江、江苏、安徽、湖南等省茶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春茶的幼芽、嫩叶和新梢。叶尖、叶缘染病病部初为黄褐色,后扩展成不规则形无明显边缘的病斑,病叶扭曲或向上下卷曲枯焦,易破裂,后期病斑上产生黑褐色小粒点。幼芽、...
茶芽枯病2~3天后,形成新病斑。4月中旬至5月上旬,平均气温在15~20℃之间,最利于病害的发展。6月份以后,由于气温升高至29℃以上,病害停止发展。本病属低温病害,主要在春茶期发生。茶树的生长状况与发病有关,凡早春萌芽期遭受寒流侵袭的茶树,由于抗病力降低,易感染芽枯病。
茶芽枯病,是由一种叶点霉属的真菌引起的,且发生在茶上面的病害。该病一开始会在叶尖,或者是叶缘先产生黄褐色的病斑,之后再扩大为不规则形大斑;边缘处有一深褐色隆起线;等到了后期,叶正面会产生较多黑色的细小粒点。该黑色细小粒点,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初期埋生于表皮下,待孢子成熟时便突破表皮...
茶芽枯病于1976年在我国浙江省首次发现,国外未见报道。我国主要分布在安徽、江、湖南、江苏、江西、广东、广西等各大茶区。罹病芽叶生长受阻,直接影响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大流行年份可减产20%~30%,严重制约茶叶生产的发展。4.发病条件 此病属低温型病害。流行与否与温度关系密切。据报道,当平均气温上防治参至10...
茶芽枯病的防治方法 1、早采勤采 春茶期提倡早采、勤采,茶树上尽可能少留嫩芽,以减少侵染机率,减少发病。 2、增施有机肥 对茶园增施有机肥,提高芽叶抗病力,一般每亩可以撒施茶叶专用肥40-120公斤,不但能有效的减少茶芽枯病,而且能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加茶叶产量。
茶芽枯病的防治应采取早春萌芽期喷药与早采、勤釆等农业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治效果较明显。 (一)加强茶园管理 在深秋增施饼肥、早春施用催芽肥时,注意氮、磷、钾的配比,防止偏施氮肥,使茶树体内碳氮比降 低,游离氮增加,以提高茶树抗病力。在早春修剪时,去除越冬病芽叶,修剪下的枝条应立即带出茶园, ...
茶芽枯病,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病斑正面的黑色小点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初埋生于表皮下,孢子成熟时突破表皮外露。分生孢子器球形至扁球形,有孔口,器壁薄,膜质。器内生很多无色单胞圆形至椭圆形分生孢子,孢子里具油球。仅侵染嫩芽、嫩叶,不危害老熟茎。生长适温20——27℃,高于29℃时菌丝不能生长。国内分...
一、茶芽枯病及其危害症状 茶芽枯病,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病斑正面的黑色小点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初埋生于表皮下,孢子成熟时突破表皮外露。分生孢子器球形至扁球形,有孔口,器壁薄,膜质。器内生很多无色单胞圆形至椭圆形分生孢子,孢子里具油球。仅侵染嫩芽、嫩叶,不危害老熟茎。生长适温20——27℃,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