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各地茶园茶青产量不同,根据产量等级制定茶棍蓟马防治指标。 (一)农业防治 釆用抗性品种。搞好肥培管理,清洁茶园。在生产茶园中,夏秋茶期间(6〜10月),根据茶树生长情况,及时合理釆摘一芽二叶及相同嫩度的对夹叶,控制该虫的食料,并釆掉大部分若虫(60%〜80%)和产卵叶片,能有效地控制该虫的密度。 (二)...
首先,保持田间清洁至关重要,及时清理杂草,减少它们可能为茶棍蓟马提供的藏身之处。在播种阶段,可以采用化学防治手段。将3911处理花种,这有助于抵御苗期出现的蓟马和蚜虫威胁。在点片发生时,针对茶棍蓟马,可以使用5%的蚜虱净溶液,稀释2000倍后喷洒,或者选择20%的叶蝉散乳油,稀释500倍进行喷施,...
参照茶黄蓟马防治指标:每100头/百稍,虫梢率大于40%。施药方式以低容量蓬面扫喷为宜。有机茶和绿色食品AA级茶园,可选用2.5%鱼藤酮300-500倍液;绿色食品A级和低农残茶园可选用35%赛丹1000倍液,一般茶园还可用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进行防治。秋季喷施石硫合剂封园药,可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来年茶棍蓟马发生危害。 (...
茶树茶棍蓟马 分类: 虫害 防治农药: 敌敌畏氧乐果氰戊菊酯乙基多杀菌素高效氯氰菊酯 应用作物: 嗜好作物--- 茶我要评论 收藏打印 邮件分享分享相关介绍评论 图片 0/1200 学名 Dendrothrips minowai Priesner 缨翅目,蓟马科。别名茶蓟马、棘皮茶蓟马。分布广东、广西、海南、贵州等省。 寄主茶、山茶。 为害...
茶棍蓟马发生及防治
茶树茶棍蓟马,学名Dendrothrips minowai,属于缨翅目、蓟马科,有别称茶蓟马和棘皮茶蓟马。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和贵州等省份,它们以茶和山茶为寄主。这种小虫对茶树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嫩梢和芽叶上。雌成虫体长0.8至1.1毫米,黑褐色,头部和复眼为黑褐色,触角分8节,具有特殊的感觉锥。前胸...
茶棍蓟马的雌成虫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其体长在0.8-1.1毫米之间,体宽则是体长的1/4到1/3,整体呈现出近黑褐色。头部和复眼为黑褐色,三个单眼排列成三角形,触角由8节组成,其中三、四节各有一角状的感觉锥,而六节上的感觉锥则是芒状且比触角末端稍长。前胸与头部等长,宽度是长度的两倍...
茶棍蓟马属缨翅目,蓟马科。在晴隆县晴普茶区一年发生多代。近年来,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为害程度呈逐年加重趋势,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使茶叶生产成本上升。该虫为害茶树嫩梢或叶柄,出现褐色斑纹,芽叶干缩。以蛹在土壤缝隙、枯枝落叶层和树皮缝中越冬。次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成虫羽化后扩散到叶背面取食...
【秒懂百科】原来茶棍蓟马长这样,本视频由秒懂百科之自然提供,654次播放,好看视频是由百度团队打造的集内涵和颜值于一身的专业短视频聚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