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在品味东坡茶帖之际,也学会于繁忙的生活里,探寻那份属于自己的“清欢”。(程伟)
书法代表作品有:《名茶帖》等。北宋宰相张方平《名茶帖》赏析 此作品是一封行书残信,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信札粉花白笺,纵25厘米,横32.2厘米,虽遗失前部分,但仍具极高艺术价值。信中内容主要有三:托人送信、感谢馈赠好茶、请求寄送火炉。其中,“贤郎在侍下”一句,经重新句读,理解为祝贺收信人子承膝...
此外,帖中字里行间满是张方平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体现出北宋文人以茶会友、借笔墨传递情谊的社交风尚,尽显文人雅士间的真挚情谊与高雅志趣。 张方平与《名茶帖》,一个用智慧照亮朝堂,一个以笔墨定格风雅。当“最强大脑”遇上“最美信札”,...
《啜茶帖》正是这一哲学思想的体现,通过品茶这一媒介,苏轼与友人沟通友谊、抒怀遣忧,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啜茶帖》作为苏轼书法艺术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苏轼个人独特的书法风格和精神风貌,也反映了宋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水平和审美取向。此帖在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对于研究苏...
苏轼《啜茶帖》:元丰雅意,墨韵流芳 苏轼行书《啜茶帖》,又名《致道源帖》,书于公元 1080 年(元丰三年),乃是苏轼致道源的一则便札,现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且曾被编入《苏氏一门十一帖》。此帖内容为苏轼邀请道源前来品茶,同时欲有事与之相商。全文共计四行三十二字,纵长 23.4 厘米,横宽 18...
苏轼的《啜茶帖》,又称《致道源帖》,是他于元丰三年(1080年)写给道源的一则便札。这幅作品纵分四行,纸本,纵23.4厘米,横18.1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墨缘汇观》和《三希堂法帖》都有记载。《啜茶帖》用墨丰赡而骨力洞达,正如“无意于嘉而嘉”所言,笔触自然,整体布白错落有致,丰秀雅逸。内容是...
苏轼行书《啜茶帖》,骨力洞达,丰秀雅逸!苏轼行书《啜茶帖》也称《致道源帖》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写给道源的一则便札 其书用墨丰赡而骨力洞达 所谓"无意于嘉而嘉"于此可见一斑 整体布白自然错落,丰秀雅逸 苏轼《啜茶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高清大图 ▼ 手作精制,帖学用笔 |山松| 仿宋代诸葛笔...
📅 2022年9月28日,无锡博物院举办了一场名为“来试人间第二泉”的活动,展出了一幅明人摹刻的宋代蔡襄茶帖木刻版。这套木刻版藏于福建博物院,是国家一级文物,每块木板长40.5厘米、宽35.5厘米,共32片,双面阴刻。📜 蔡襄,北宋时期的名臣和书法大家,以其精湛的书法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他的墨迹和后人临本...
“欠书元日神茶帖”出自宋代王迈的《枕上复用道间级字韵呈同人》。“欠书元日神茶帖”全诗《枕上复用道间级字韵呈同人》宋代 王迈爆竹声中度岁忙,椒花杯上换春阳。欠书元日神茶帖,又看新年傀儡场。客枕方酣千里梦,朝靴正踏五更霜。主翁须要惺惺在,富贵何如归故乡。《枕上复用道间级字韵...
边喝边聊之《标杆》..普洱生茶里的标杆茶,一个是勐海茶厂的7542,一个就是下关茶厂的8653。曾几何时,标杆茶是作为衡量其他普洱茶优劣的一种标尺,优于他们的便是好茶;口感不及他们的,就应该作为低下等级,或者次品。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