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香散是一种中药方剂,出自《杨氏家藏方》《脉因证治》等。处方一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十九。【组成】香附子(用去壳巴豆2~7粒,同炒焦,巴豆不用) 茴香(炒)各30克 【用法】上药为细末。幼儿每服1.5克,空腹时煎紫苏叶汤调下,如是3岁以上服3克。处方二 【来源】《脉因证治》卷下。【组成...
功能温肾散寒。主治风寒湿邪引起的腰胯疼痛。方中茴香散寒理气,善入下焦祛腰肾风寒邪气;肉桂、肉豆蔻、荜澄茄温肾除寒,暖脾和中,行气止痛;巴戟天补肾壮阳,强筋骨,除风湿;白术健脾燥湿;藁本、牵牛子、槟榔、木通祛风利湿;白附子、川楝子祛风止痛; 当归活血定痛。诸药合用,温肾散寒,祛风除湿,通经止痛。 《元...
茴香散--《医方大成》卷十引《幼幼方》 【处方】茴香(炒)、木香、黑附子(炮)、金铃子(去核,用皮)、萝卜子(炒)、槟榔、破故纸(炒)、白豆蔻(煨)各等分。 【功能主治】小儿盘肠气痛。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半盏,入盐煎服。 【摘录】《医方大成》卷十引《幼幼方》 茴香散--《本事...
当归茴香散 【方剂配方】 当归、茴香 、附子、 良姜各等分 【功能主治】 主寒疝,少腹痛。 【用法用量】 上药水煎,温服。 【方剂药材介绍】 当归:主治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百瘕结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窃,跌扑损伤。
当归茴香散,中医方剂名。出自《瘕瘕积聚编》。具有温肾散寒,理气止痛之功效。主治寒疝,少腹痛。歌诀 当归茴香附良姜,四药相合组成方;寒疝小腹痛剧甚,温肾散寒调肝良。组成 当归、茴香、附子、良姜各等分。用法用量 上药水煎,温服。功用 温肾散寒,理气止痛。主治 寒疝,少腹痛。方义 本方出自《疝气证...
川楝茴香散,中医方剂名。出自《瑞竹堂经验方》卷二。具有温肾通阳,化气行水,消肿散结之功效。主治小肠疝气疼痛。组成 木香、茴香(盐炒香,不用盐)、川楝子(切片,盐炒,同盐用)各等分。用法用量 古代: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热酒一盏,空心调下。现代:1.为细末,每服9g,热酒60ml,调服。2.上为...
茴香散,源自《杨氏家藏方》,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方剂。它由京三棱、蓬莪术、金铃子、茴香、青橘皮、甘草、木香和当归等药材组成,主要用于治疗气疾、脐腹满、膀胱疝气和小肠气痛等症。 茴香散中的京三棱和蓬莪术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金铃子和茴香则能温中散寒、理气止痛;青橘皮和甘草则能和中缓急...
茴香煮散 茴香煮散--《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处方】茴香子(炒)半两,木香半两,芍药半两,陈曲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桂(去粗皮)半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干姜(炮裂)半两,人参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京三棱(煨)半两,生干地黄(焙)3分。
【答案】:答案:茴香散1:来源《杨氏家藏方》卷十。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2片,煎至100毫升,空腹时温服。如小肠撮痛,炒生姜,酒调下,如人行五七里,再服一服。主治一切气疾,脐腹满,膀胱疝气,小肠气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