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回蒜,又名蝎虎草、水虎掌草、鹅巴掌、水杨梅。始载于《救荒本草》。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为毛茛科植物茴茴蒜的全草。一年生草本。须根多数簇生。茎直立粗壮,高20-70厘米,直径在5毫米以上, 中空,有纵条纹,分枝多,与叶柄均密生开展的淡黄色糙毛。基生叶与下部叶有长达12厘米的叶柄,为3出复叶,...
1、促进消化 茴茴蒜中的挥发油成分能够刺激胃液和胆汁的分泌,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缓解胃胀、消化不良等症状。同时,还能抑制肠道有害菌的生长。 2、抗氧化 茴茴蒜富含抗氧化剂,如硒和维生素C,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防止细胞氧化损伤,从而起到抗氧化症的作用。 3、截疟 茴茴蒜被用作治疗疟疾的草药,通过外敷或煎汤...
中药图鉴-回回蒜(茴..药材名称:回回蒜别名:水胡椒、蝎虎草、黄花草、土细辛、鹅巴掌、水杨梅、小桑子、糯虎掌、野桑椹、小回回蒜、鸭脚板、山辣椒、小虎掌草、青果草、水虎掌草采收加工:夏季采收,常鲜用或晒干用。药用部位:全草产地
茴茴蒜 茴茴蒜,又称黄花草、鹅巴掌等,毛茛科,体高20至70厘米,一年生草本植物。复叶,叶片宽卵形至三角形,小叶2至3深裂,两面伏生糙毛,侧生小叶柄较短,生开展的糙毛;花序有较多疏生的花,花梗贴生糙毛;花直径6至12毫米,花瓣宽卵圆形,与萼片近等长或稍长,黄色或上面...
回回蒜,中药材名。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茴茴蒜的全草。夏季采收,常鲜用或晒干用。功能主治为:消炎退肿,截疟,杀虫。治肝炎,肝硬化腹水,疟疾,疮癞,牛皮癣。①《中国药植图鉴》:全草为引赤刺激剂,并用治气管疾病。民间用以外包寸口,治疟疾,塞鼻去眼翳,包耳下治牙痛,外搽治牛皮癣。②《陕西中草药》...
一,茴茴蒜的植物学特点 1,名称和分类地位 茴茴蒜是正式中名,这个名称来源于《救荒本草》,在《中国植物志》中确定为正式中名;学名为Ranunculus chinensis Bunge;别名还有过路黄、老虎爪子等;在植物分类学中属于毛茛科毛茛属一年生草本植物。2,分布和生长环境 茴茴蒜在全国南北各地都有分布;通常生长在海拔...
大概的意思就是采摘茴茴蒜的叶子,用水煮熟在用清水浸泡数小时,之后沥干水分油盐调味可食。不过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经有人食用去食用这种野菜了。此外在过去回族人会采摘这种植物,捣碎来调菜用。不过茴茴蒜是一种有小毒的植物,它富含乌头碱,我们不熟悉,切勿乱食用。茴茴蒜的药用价值 茴茴蒜是一种传统...
🌿 茴茴蒜的基本信息 茴茴蒜,学名Ranunculus chinensis,属于毛茛科植物。 它是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茎高可达半米,基生叶为三出复叶,茎生叶逐渐变小。 花序顶生,花瓣宽卵圆形,黄色,聚合果长圆形,瘦果扁斜倒卵形。 生境主要在平原与丘陵的溪旁、田边水湿处,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 茴茴蒜的多种别名...
茴茴蒜,见过吗?有毒!消炎退肿。治肝炎、肝硬化腹水、牛皮癣 茴茴蒜 来源产地 为毛茛科植物茴茴蒜的全草。 夏季采收,常鲜用或晒干用。 生于海拔700-2500m的平原与丘陵、溪边及田旁水湿草地。 分布于东北、华北、中南、西南、及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