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螟,以其科学名称Omphisa anastomosalis(Guen6e)而闻名,又被称为Omphisa illisalis(Walker)。这种昆虫属于鳞翅目中的螟蛾科,拥有多种别名,如甘薯蠢野螟、甘薯蠢蛾以及甘薯藤头虫,形象地描绘了它对甘薯作物的威胁。这种昆虫的活动范围广泛,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如福建、台湾、海南和广东...
广东地区的茎螟年生活史包括4至5个世代,冬季它们以老熟幼虫的形式在冬薯或残留在土壤中的薯块中越冬。春季,3月中旬至下旬,幼虫化蛹,随后进入成虫活动期。第一代幼虫出现在4月上旬至5月中旬,第二代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三代是7月中旬至8月中旬,第四代在9月中旬至10月下旬,而第五代则在...
茎螟的种类 亚洲玉米螟 01 02 03 分布范围 亚洲玉米螟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如中国、日本、韩国等。寄主植物 亚洲玉米螟主要危害玉米、高粱、谷子等作物,同时也危害甘蔗、向日葵等。形态特征 成虫为黄褐色,体长1015毫米,翅展20-30毫米,前翅有两条明显的褐色波纹。稻纵卷叶螟 分布范围 稻纵卷叶螟主要...
玉米茎螟病毒 英文名称 Maize stem bore virus;MSBV 分类类型 种 分类 玉米茎螟病毒 玉米茎螟病毒基本特性 玉米茎螟病毒(MSBV)是从埃及的玉米茎螟Sesamia cretica幼虫中分离得到。病毒粒子等轴对称,直径30nm,含有单节段单链RNA,长度9.4kb,3’末端多聚腺苷化。病毒有3个主要多肽,分子量分别为60、54和28kDa...
红薯茎螟如何防治 2023-11-09
广东地区一年内,甘薯茎螟经历五次繁殖期,有时为四次。越冬阶段,幼虫通常在冬季薯茎或田间遗留的薯块、藤蔓内过冬。成虫的活动特性独特,白天隐藏,夜晚活跃,对光的吸引性较弱。成虫主要在晚上7点至11点进行羽化,尤其是这个时间段,羽化后即刻进行交配和产卵,但产卵高峰期通常在第二天至第五天。卵...
甘薯茎螟的成虫体型特征相当独特。它们的体长在13至17毫米之间,翅膀展开的范围则在30至40毫米。成虫的头部呈现出淡红褐色,整体上,体翅呈现出银灰色调。最引人注意的是腹部的特征,背面分布着成对的浅黄褐斑,末端5节两侧各有一丛毛簇,向外微微突出。前翅的设计颇为细致,从基部到中脉以下,有不...
茎螟危害 表现症状:幼虫在甘薯茎内蛀食,被害植株茎基部肿胀成畸形,并常有虫粪排出,茎基部中空,容易折断,影响植株生育,甚
红薯茎螟的为害特点、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 红薯茎螟别名红薯蠢野螟、红薯蠢蛾、红薯藤头虫,在福建、台湾、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区均有分布,给红薯种植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文为大家详细介绍了红薯茎螟的为害特点、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