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竹岭古道位于瑶溪镇白楼下村西状元镇茅竹桥东面,海拔高约100米,因过去岭多植茅竹,故名。据清光绪《永嘉县志》载,茅竹岭又名丁公岭,宋代八行丁廉夫所居,有禅寺。康熙初年筑城驻防。是温州海防基地。岭径条石板结构,是永嘉场通往温州城内主要通道。人文历史 岭(路)由白楼下太阴宫门前张老祠宫丁仙岭...
大罗山茅竹岭,因种植茅竹而得名,位于龙湾区瑶溪街道白楼下村。岭不高,海拔不过100米,是大罗山的余脉,却像一条腾跃的苍龙,一直延伸到瓯江。茅竹岭古道始建于南宋末年,全长500米,路面宽2米左右。是古代永强去往温州的陆上主通道,更是一条历经沧桑的千年古道!在白楼下村茅竹岭古道入口处,有两座金碧辉煌...
茅竹岭,因种植茅竹而得名,位于龙湾区瑶溪街道的白楼下村,这是一条有着丰厚人文古迹的山岭,据清光绪《永嘉县志》载:“茅竹岭又名丁公岭,以八行丁廉夫所居”。早在北宋皇佑年间(1049~1054),人称皇佑三先生之一的丁昌期、丁廉夫父子寓居茅竹岭,构筑“醉经堂”,聚徒讲学,后演变为茅川私塾,为龙湾区内最早的教育场...
茅竹岭古道,这条古老的驿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根据清光绪《永嘉县志》的记载,茅竹岭,又称丁公岭,是宋代八行丁廉夫的居住地,曾有禅寺坐落于此。🏯这条古道依山傍水,横跨大罗山与瓯江之间,仿佛一道天然的屏障。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不仅是温州海防的基地,还是永嘉场通往温州城内的主要通道。🚪在康熙初年,...
茅竹岭古道是温州十大古道之一,位于龙湾区状元街道与瑶溪街道分界的大罗山北端,北临瓯江,南望前岩山,东通永强白楼下村,西达状元茅竹桥自然村。春风和煦之时,登临古道,别有一番赏景怀古之美味。 因温州城区乘坐公交车的 “茅竹岭” 站头离茅竹岭西岭脚很远,“白楼下” 站头离茅竹岭东岭脚很近,所以根据游兴浓淡的...
茅竹岭西庄翻译如下:一、原文 茅竹岭西庄 明·王瓒 乘闲聊赴野云期,水荇牵风荡浆起。求友黄鹂声缓转,伺鱼白鹭步轻移。江清似此谁同渡,山好吾今更有诗,茅竹岭西千树竹,繁阴如盖坐多时。二、译文 乘闲聊赴野云期,我借风草搅动船起。期望结交友人,听黄鹂的声音缓缓转动,看白鹭轻轻步移。...
龙湾茅竹岭古道,温州十条特色古道之一,古朴精致,可逛茅竹岭公园#温州旅游#大罗山#浙里嗨一夏 466 126 13 64 发布时间:2021-07-25 15:48 李哲慧 ... 只听上辈说过去永强去温州要经过毛竹岭,不知道毛竹岭是否是哪个样子和位置 2年前 2 温州旅游体验师周建海 ...
茅竹岭古道20180214。据清光绪《永嘉县志》载:茅竹岭又名丁公岭,宋代八行丁廉夫所居,有禅寺。茅竹岭,依山濒江(大罗山、瓯江),茅竹岭位于马鞍岭北、瓯江南岸、象巨大的屏障,又蜿蜒而向东北,成为苍龙奔腾苑伏瓯江之滨。康熙初年筑城驻防,是温州海防基地,岭径条石板结构,是永嘉场通往隔山(状元)温州城内的主要通道。另...
茅竹岭是条千年古道,始建于南宋末年,现为龙湾区文保单位。古道不长,约493米,石板路,宽2.2米,坡不陡,由白楼下太阴宫门前张老祠宫丁仙岭上山,经平山寺、性空亭、缘起亭、茅川精舍,西行至茅竹桥,岭背平缓舒坦,岭西基本保持原状。古道条石阶梯镌刻着组组花纹,有锯齿状、波浪状、鱼鳞状,还有回形、菱形、云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