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派道经》是南朝齐、南朝梁道士陶弘景所著的古籍。茅山派,道教教派。中国南朝齐、南朝梁道士陶弘景所创。因在茅山筑馆修道,尊三茅真君为祖师,故名。一说汉茅盈及其弟固、衷,得道于茅山,开茅山道派。此派主修上清等经书,奉元始天王、太上大道君、太微天帝君、后圣金阙帝君、太上老君等为最高神,主张思...
茅山派,上清派的别称,因坐落于茅山而得名,其起源可追溯至东晋时期。秦汉时期,随着道教信徒的不断增多,很多人来到茅山修习道法,以求长生之道。西汉时期,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隐居在句曲山(后称茅山),采药炼丹,救济世人。东晋时期,杨羲、许谧、许翙受天师道女魏华存之传授,作《上清大洞真经》,在茅山...
在唐朝,以传授上清经法为主的茅山宗一派较为兴盛,出了著名人物如张万福等。北宋时,茅山一派与龙虎山、合皂山同为道教三大符箓派,号称 “三山符箓”。但在宋朝至明朝时期,茅山宗与各派相互融合,其独立的宗派形式不复存在。到元代以后,茅山派归于正一派,即现在的正一道。二、教义与信仰 :茅山派主修上清、...
茅山派,道教最为著名与主要的教派之一。为西汉初年三茅真君所创,故名。此派主修上清、灵宝和三皇等经书,奉元始天王、太上大道君、太微天帝君、后圣金阙帝君、太上老君等为最高神,主张思神、诵经、修功德,兼修辟谷、导引和斋醮。该派代表人物除茅山大宗师陶弘景外,先秦时有仙人展上公、郭四朝等,秦汉时有高道李明...
上清派与茅山派作为道教内部的两大流派,尽管在修行方法和具体教义上有所差异,但它们在道教的基本理论、修行目标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共通之处。首先,两派都深受道家哲学的影响,强调“道”作为宇宙万物之本源,追求与道合一、超越生死、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其次,两派在修行目标上也高度一致,均致力于通过特定的修行...
茅山派的创立与传播:茅山派由魏华存创立,以江苏三茅山为传播中心,这里也成为了该派道士修行与传承道法的重要场所。在萧梁至北宋中期的数百年间,茅山派达到了鼎盛,成为道教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茅山派的衰落与复兴:然而,自北宋中期以后,茅山派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开始走向衰落。这一时期的道教界发生了诸多变革...
茅山派,近年来在玄学领域一直是名声显赫家喻户晓的门派,但其实茅山派的源流,又有多少人知道呢,中国古籍记载茅山是中国江苏省,句容县东南的一个山名,原名是曲山,汉朝的茅盈和他的两个弟弟茅裏,茅固来此山居住,世人称他为三茅君,并称这山为茅山,三茅君出生在咸阳(今陕西咸阳市),大茅君茅盈,字申叔,十八岁时就弃...
在师长的悉心教导下,郝通善逐渐掌握了茅山派的诸多法术和秘技,包括符咒、炼丹、风水、占卜等,成为了茅山派中一位不可多得的杰出传人。除了对茅山法术的精湛掌握外,郝通善还非常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心性修炼。他深知,修行不仅是对外在法术的学习和运用,更是对内在心性的磨砺和提升。因此,他始终保持着平和的心态...
茅盈 (前 145-?)道教茅山派创始人。西汉咸阳(今属陕西)人,字叔申。《茅山志》、《太元真人东岳上卿司命真君传》记其少时修道于恒山,有异操,后隐于句曲山(今称茅山,在江苏西南部),创立道教茅山派。修炼服气、辟谷术,并以医术救治世人。后其弟茅固、茅衷从其修道,时人称大、中、小茅君。后世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