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洞口》是唐代诗人綦毋潜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茅山洞口所见到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这个时期唐朝的国力达到了鼎盛,然而随着朝政的日益腐败,社会矛盾也逐渐加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士人都开始寻求...
茅山洞口,华阳仙洞口,半岭拂云看。窈窕穿苔壁,差池对石坛。方随地脉转,稍觉水晶寒。未果变金骨,归来兹路难。
小提示:綦毋潜的茅山洞口拼音读音来自AI,仅供参考,如发现错误,请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反馈给我们,谢谢! 朗读 780喜欢 打赏 完善 山洞地脉华阳水晶茅山仙洞稍觉洞口差池窈窕 綦毋潜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代著名诗人。开元十四年(726年)进士及第,授宜寿(今陕西周至)尉,迁左拾遗,终官...
《茅山洞口》 原文拼音注音 朝代: 唐朝|作者:綦毋潜|类型:写水|写云| 华阳仙洞口,半岭拂云看。 窈窕穿苔壁,差池对石坛。 方随地脉转,稍觉水晶寒。 未果变金骨,归来兹路难。 拼音 máo茅shān山dòng洞kǒu口 [[táng唐cháo朝]]qí綦wú毋qián潜 ...
茅山洞口原文 华阳仙洞口,半岭拂云看。窈窕穿苔壁,差池对石坛。 方随地脉转,稍觉水晶寒。未果变金骨,归来兹路难。 茅山洞口拼音版huá yáng xiān dòng kǒu ,bàn lǐng fú yún kàn 。yǎo tiǎo chuān tái bì ,chà chí duì shí tán 。 华阳仙洞口,半岭拂云看。窈窕穿苔壁,差池对石...
茅山洞口【作者】綦毋潜 【朝代】唐 华阳仙洞口,半岭拂云看。窈窕穿苔壁,差池对石坛。方随地脉转,稍觉水晶寒。未果变金骨,归来兹路难。作者介绍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代著名诗人。开元十四年(726年)进士及第,授宜寿(今陕西周至)尉,迁左拾遗,终官著作郎,安史之乱后归隐,游...
这首诗通过描绘茅山洞口的景色,展现了一个幽静神秘的仙境。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勾画出洞口的幽深、石坛的错落以及地形的蜿蜒,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个神秘的世界。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仙境的向往和对未能成仙的遗憾。✨写作手法:1. 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绘茅山洞口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仙境的向往之情。
茅山洞口綦毋潜〔唐代〕华阳仙洞口,半岭拂云看。窈窕穿苔壁,差池对石坛。方随地脉转,稍觉水晶寒。未果变金骨,归来兹路难。 完善 綦毋潜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虔州(今江西赣州)人,唐代著名诗人。约开元十四年(约726年)前后进士及第,授宜寿(今陕西周至)尉,迁右拾遗,终官著作郎,后归隐,游江淮一代...
茅山洞口 唐代:綦毋潜 拼繁原 华阳仙洞口,半岭拂云看。窈窕穿苔壁,差池对石坛。 方随地脉转,稍觉水晶寒。未果变金骨,归来兹路难。 往山洞 元朝:戴良 拼繁原 既停九龙策,沥醑礼前贤。复寻三洞蹊,秉玉朝群仙。 群仙去绵邈,遗迹费采甄。标峰绚霞外,裂窦綵云间。
茅山洞口朗读 唐代: 綦毋潜 拼 繁 原 茅máo山shān洞dòng口kǒu--綦qí毋wú潜qián 华huá阳yáng仙xiān洞dòng口kǒu,,半bàn岭lǐng拂fú云yún看kàn。。窈yǎo窕tiǎo穿chuān苔tái壁bì,,差chà池chí对duì石shí坛tán。。 方fāng随suí地dì脉mài转zhuǎn,,稍shāo觉jué水shuǐ晶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