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后,在李国豪指导下,范立础开始攻关梁桥抗震理论,在中国首次编写了桥梁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程序。1990年以后,随着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大跨度桥梁的抗震设计方法,范立础又首次提出了二水准设防、二阶段设计的桥梁抗震准则,率先建立了大跨度桥梁空间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理论和计算方法。进入21世纪后,主编了...
人物简介:范立础(1933年6月8日-2016年5月3日),浙江镇海人,桥梁结构工程与桥梁抗震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同济大学桥梁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 。1951年范立础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1952年转入同济大学路桥系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1955年从同济大学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范立础教授在2001年荣幸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对他长期在教育和科研领域杰出贡献的高度认可。他自四十余年前投身于教学与科研工作,以其深厚的专业素养和不懈的努力,为桥梁结构设计理论以及桥梁抗震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范教授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中包括多项重大的科研突破。他的科研专著...
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范立础先生的推动和努力下,拥有4个振动台组的实验室在2013年底建成,并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实验能力最强的振动台实验系统之一。“这一大科学装置将为桥梁工程、房屋和空间结构工程、地下结构工程和生命线工程提供一个世界领先的振动和地震模拟实验平台,为广泛领域内的振动和抗震试验研究提供一个强...
范立础(1933年6月8日—)男,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镇海县人。1955年7月毕业于同济大学,是桥梁结构工程与桥梁抗震专家。在国家七五、八五、九五,主持或参加了重大科研项目,成果被评为国际先进水平,现正负责编写我国首部《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近五十年来,在桥梁结构理论方面获得多项...
2013 - 肖一,卓卫东,范立础 -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 被引量: 0 收藏相关文章 考虑弯曲刚度的悬索自由振动解析解 2013 - 肖一,卓卫东,范立础 -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 被引量: 5 收藏相关文章 解析索单元的温度效应修正 2013 - 肖一,卓卫东,范立础 - 《力学与实践》 - 被引量: 0 收藏相关文章...
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桥梁与结构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范立础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5月3日凌晨3时25分在上海中山医院逝世,享年83岁。5月7日上午,范立础院士的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 范立础院士逝世后,中共...
《院士之路系列传记文学丛书:范立础传》是2011年宁波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琼。内容简介 范立础(1933.6.8 -)桥梁结构工程与桥梁抗震专家。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镇海县人。195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曾任同济大学原结构工程学院院长(1987-1997)。现任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1997-)。...
范立础在土木工程防灾领域的杰出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在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的桥梁抗震研究室。这个团队以其高水平和稳定性,专注于桥梁抗震设计的研究。他独创性的提出三水准设防三阶段设计理论,引领了我国桥梁抗震设计的新方向。他率先系统地探索和研究了大跨度桥梁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并主持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