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法智 摘自:法相辞典 - 朱芾煌 p0841 杂集论九卷二页云:苦法智者:谓忍无间,由此智故;于前所断烦恼解脱而得作证。所以者何?先由忍故;永断一切见苦所断烦恼,令所依转。从此无间,由如是智生,证得转依。是名苦法智。更多:https://www.bmcx.com/...
梵语duh!khe dharma-jn~a^nam。八智之一。缘观欲界之苦谛所得之无漏智,称为苦法智。所证得苦谛之法理,称法智。依俱舍论颂疏卷二十三(大四一·九四六中):‘苦忍无间缘,欲界苦谛,次生法智,名苦法智。’(参阅‘见道’3000 、‘苦智’3947)更多:https://www.bmcx.com/...
最后一种心是果,成就预流果了,前十五种心就是分别慧,属于预流果向。这十六种心分别是苦法智忍、苦法智、苦类智忍、苦类法智,集法智忍、集法智、集类智忍、集类智,灭法智忍、灭法智、灭类智忍、灭类智,道法智忍、道法智、道类智忍、道类智。苦、集、灭、道各有四种,合起来就是十六种。妙...
四谛十六心,先观欲界的苦谛。“苦法智忍”是第一个出来的无漏道,是“无间道”,正在跟欲界苦谛下的烦恼斗争。无间道正在断烦恼,这是第一个心。十六心,前十五心是见道,第十六心是修道了。第一个心是苦法智忍,无间道。到了苦法智,欲界苦谛下的烦恼断完。到第四个心择灭的“得”生起来,苦谛观完了,...
《俱舍论》:论曰:从世第一善根无间,即缘欲界苦圣谛境,有无漏摄法智忍生,此忍名为苦法智忍,为显此忍是无漏故,举后等流以为标别。此能生法智,是法智因,得法智忍名,如花果树。即此名入正性离生,亦复名入正性决定。由此是初入正性离生,亦是初入正性决定故。经说正性,所谓涅盘。或正性言,因诸...
意思为:八忍之一。见八忍条。
完全体验到这一点,会发展出一个智能,这个智能佛陀叫作见苦,见苦之智。接着你会见到苦之成因,世界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你的贪恋和嗔恨。只要它们熄灭,你的痛苦就会完全消失。所有快乐都在你的内在。这个了知、这个智能,佛陀叫作苦集之智以及苦灭之智。
佛法 是能够去除我们生活中痛苦的具体方法 佛陀在菩提树下觉悟成佛以后,以佛的智慧之眼,观到天下众生,皆在人生的苦海里挣扎煎熬,悲怜地发出感叹:人人皆苦,人生皆苦。自鹿野苑开示苦集灭道四圣谛、八正道开始,讲法不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渐悟到顿悟,连续讲法四十九年。佛陀讲法,无非是希望更多...
世俗谛苦,即世间人的智慧所能了知的苦,即苦苦和坏苦;如老病饥渴和三恶趣是苦,世间皆知,故名世俗谛苦。 胜义谛苦,是圣人无漏后得智的证知境,即行苦性;如享受五欲乐和人天善趣是苦,则非世间人的智慧所能了知,唯是圣人殊胜智慧证知的境界,由胜智证知有漏诸行皆苦,故名胜义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