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佛教哲学的核心教义时,四圣谛无疑是一座不可或缺的里程碑,其中“苦圣谛”作为四圣谛之首,更是引领着修行者步入解脱之道的起始之门。苦圣谛,简而言之,即是对世间一切痛苦现象本质的深刻揭示与理解,它不仅是佛教对生命状态的基本判断,也是引导众生寻求解脱的起点。### 生之苦生,作为生命旅程的起点...
也就是说,因为前面的七种苦全部都是总摄于五阴之苦,所以,真正要解决这些苦,必须要从观五蕴的苦、空、无常、无我,才有办法解决这样子的一个苦。也因为这样子的道理,所以我们说,五蕴聚集了这些苦,所以说五蕴炽盛是苦。我们从这边可以了解到,生老病死是属于身苦,也就是说我们这八苦里面,我们把它汇归...
谓贪、瞋、痴。依此密意,佛世尊说:应观乐受,是众苦法;应观苦受,犹如毒箭;应观不苦不乐受,性是无常,有坏灭法。若能如实观无常性;渐次能断一切颠倒。如是诸行、是第一义苦圣谛事。一切圣贤、圣智观已;于第一有、最极寂静诸取蕴中,尚不愿乐;何况弊下那落迦中。更多:https://www.bmcx.com/...
苦圣谛真正的胜义是指洞见真相的智慧。正如《清净道论》上面所说的:“有苦,没有受苦者;有作,没有作者;有灭,没有灭者;有道,没有行道的人。”可见四圣谛是无我的大智慧,四圣谛从胜义谛上来说,就是空性。所以佛说苦圣谛不是说苦的现象,如果你老是说苦、说苦受,人...
苦圣谛是全然理解痛苦。大家显然都觉察到痛苦的存在,而且当饥饿、寒冷或疾病的觉受产生时,他们也认知到其中的痛苦。但是,苦圣谛包括对一切痛苦的觉知,因为它涵盖了痛苦的自性和本质。它包括对潜在及显著的痛苦的认识:显著的痛苦是立即的痛楚或目前的困境;潜在的痛苦则比较难了解,因为它开始的时候是快乐,但是基于它...
禅修者必须具备一种独特的智慧,即以自己的慧眼辨识色法与名法。这种智慧不仅仅是对佛陀所教的理论上的理解,而是通过自己的正见智来透视真实法。在我们的禅修中心,许多禅修者已经能够运用这种智慧来清晰地辨识因果关系。他们了知苦圣谛是因为「苦集圣谛」而生起。通过智慧透视这两种圣谛,他们了解到男人、女人、个人...
五蕴是佛陀对所有物质和精神现象的总结,包括色蕴、受蕴、想蕴、行蕴和识蕴。执著于这五蕴被称为苦圣谛。🌈 色蕴:物质世界的基石 色蕴主要由四大元素组成:地、水、火、风。这些元素构成了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 四大元素:地、水、火、风 四大元素包括: ...
四圣谛:苦圣谛、集圣谛、灭圣谛、道圣谛。四静虑:初静虑离生喜乐地、第二静虑定生喜乐地、第三静虑离喜妙乐地、第四静虑舍念清净地。四无量:慈、悲、喜、舍。四无色: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八解脱: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空无边处...
苦圣谛 (dukkhaü ariyaccaü):简称苦谛。理即揭示生命本质的真。苦,巴利语dukkha,由du(下劣的)+kha(空无的)构成。简介 《清净道论》解释说:“此第一谛下劣,是许多祸害的依处;空无,并没有愚人们所遍计的恒常、净、乐、我之性。因为下劣故,空无故,称为‘苦’。” (Vm.2.530)在《大念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