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祖先是中华三祖(炎、黄、蚩尤)之一蚩尤。这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苗年节,是苗族人过的最隆重的节日。盛行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聚居区。过苗年的日期,各地不尽相同,但都是在收谷子进仓以后,即分别为农历的九、十或十一月的辰(龙)日或卯(兔)日或丑(牛)日...
01苗年——历史渊源苗年的来源民间有多种传说:一说是为纪念始祖母“密洛陀”生日;二说是为纪念瑶王蓝陆射落多余的太阳,拯救瑶民的功绩;三说是纪念为引进谷种而献身的民族英雄卡亨的忌日。 02苗年——相关习俗过苗年的头几天,家家户户都要把房子打扫干净,积极准备年货,如:打糯米粑、...
“正月只休闲,二月架桥梁,三月扫祖坟,四月泡谷种,五月忙栽秧,六月忙薅锄,七月抽米穗,八月收稻谷,九月鸭入田,十月过苗年,冬月高坡年,腊月是汉年。”苗年,又称苗年节,起源于苗族的农事活动,它标志着农历的新年开始,预示着一个新的农业生产季节。 苗年流传千年,是苗族人最为隆重、...
苗年 苗年(苗语“nongx niangx”、“nongx niangx nes”),是雷公山麓、月亮山区及清水江、都柳江流域苗族一年中最为重要的节日。“苗年”对于苗族人来说,是庆祝丰收的日子,是一年里劳作的结束与欢乐的开始。到了苗年,芦笙和鼓就可以搬出来尽情欢跳。从这天开始,苗族群众便开始了一寨又一寨的芦笙盛会和一...
苗年 苗年,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地区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传承保护 2024年12月28日,入选贵州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苗族苗年 苗族苗年是贵州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地区是丹寨县、雷山县。传承保护 2007年5月29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印发《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通知(黔府发〔2007〕16号)》,苗族苗年被列入贵州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苗年是苗族人自己的年节,过苗年的传统习俗古已有之。过苗年的时节各地苗族很不一致:据乾隆年间《贵州通志》卷七之《土民志》载,丹江(今贵州雷山县)、八寨(今贵州丹寨县)的苗族是“以十月为岁首”;贵州松桃和湖南湘西在十月或十一月过年;贵州的贵阳、大定、遵义和云南的部分地区“以六月为岁首”;而贵州都匀一带...
2024年苗年的时间安排如下:初年为2024年10月6日,中年为2024年10月30日,大年为2024年11月23日。 苗年,作为苗族人民的重要传统节日,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不仅是庆祝丰收、祭祀祖先的时节,更是苗族社区内部凝聚力量、传承文化的重要时刻。在苗年期间,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歌舞表演、斗牛比赛、传统手工艺展示...
苗年即苗族新年,是苗族同胞一年中最为重要的节日。也是苗族同胞庆祝丰收、祭祀祖先、感恩天地的传统节日。2008年6月,苗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苗年,苗历的年之首,苗语称“能央”。苗年一般在秋收完毕、一年农活基本结束时举行,过苗年一是为了悼念五千多年前在部落大战中罹难的苗族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