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刘兵变,又称刘苗之变、明受之变,是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由苗傅和刘正彦发动,诛杀宋高宗赵构宠幸的权臣及宦官以清君侧,并逼迫赵构将皇位禅让给两岁的皇太子赵旉的兵变。 兵变消息传出后,苗、刘二人没有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各地将领纷纷采取勤王平乱的立场,出兵镇压,苗傅和刘正彦见局势失去控制,连忙奉赵构复辟,最后两...
苗傅和刘正彦拿出了"免死铁券",结果被告知,虽"除大逆外,余皆不论",但你俩正好是谋反,是大逆之罪,不能赦免,随后二人被凌迟。苗刘兵变虽然很短暂,最终赵构的权力也没受到威胁,但是却对赵构此后的政策和身心影响非常深刻。 赵构不仅仅因此事惊吓过度,失去了生育能力,更加意识到了武将拥有自己的嫡系部队带来的重大...
武将兵变造反的事儿几乎历朝历代都出现过,除了唐代著名的安史之乱之外,一向以抑制武将而出名的宋代他也闹过,那就是在宋高宗时期发生的苗刘兵变。苗傅和刘正彦都是职业军官,家里面几代人都是武将出身。苗傅是张俊的部下,而刘正彦属于是地方武将,因为有军功,他俩被举荐一起统掌御林军。建元三年,金兵南下,这会儿...
后来的岳飞,和苗刘兵变的情形非常相似,都是对皇帝和皇帝身边的人不满,并且表示要迎回二帝,而岳飞的军事力量和人气远远不是苗刘能比的,如果岳飞也来个兵谏逼宫,赵构不可能再有翻身的机会,想想都会脊背发凉。或许,这也是他想杀岳飞的一个原因。 (参考资料:《宋史》、《续资治通鉴》、《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 ...
"苗刘兵变"发生于特定历史背景之下,涉及军事将领苗傅与刘正彦发动的叛乱,旨在反对当时朝政,该事件深刻影响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北宋末年,宋徽宗荒废国事,终日沉迷于享乐之中,不理会朝廷政务,导致朝纲不振。蔡京等权臣腐化堕落,大肆掠夺百姓财富,致北宋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朝廷变得脆弱不堪,一击即溃。金人入侵...
前因:1129年,建炎集团南渡过程中,御营军都统制王渊结党营私、贪敛无度,引起下属不满、发生哗变;后果:1、1142年,中兴四将被夺兵权:经历苗刘兵变,宋高宗对武将更不信任。 文/全历史 一口 前因: 1、1129年,建炎南渡:建炎集团南渡过程中,御营军都统制王渊结党营私、贪敛无度,引起下属不满、发生哗变; ...
这一年,就在南宋的阖闾之地——临安,御营军的统制苗傅和刘正彦决定大展拳脚,发动了震撼朝堂的“苗刘兵变”。他们不仅将宋高宗赵构的宠臣王渊和宦官康履斩于马下,还逼迫赵构将皇位禅让给太子赵旉,史称这一事件为“苗刘兵变”。看看当时的情景:3月26日,宋高宗正在内宫走神,内侍突然冲进来,慌慌张张地说:“...
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禁军苗傅、刘正彦密谋叛乱,史称“苗刘兵变”。按正常情形去看,苗傅、刘正彦绝对可以称得上前途不可限量,因为他们是赵构的嫡系。但是,他们竟然鬼迷心窍,不但挑战赵构的权威,更产生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念头。其实,从苗刘二人的选择,我们大约就可以看出来,在当时的背景下,让一个将领听从...
在上举诸多兵变中,苗刘之变远算不上是历时最长、规模最大、为害最烈的一次,但苗傅与刘正彦是皇家卫队御营司的主要将领,对南渡政权与中兴之主却是影响最深的,值得列为专论。南宋建立的第三年——建炎三年二月,金军南侵,其东路军前锋到达天长军(今安徽天长),直逼朝廷驻跸的扬州。宋高宗仓皇逃到杭州,立足未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