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苏联的集体农庄有三种形式:①农业公社。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公有,实行“按需分配”,实际上是平均分配。②共耕社。社员在播种、中耕、收获时共同劳动,生产资料(除土地外)仍归社员私有。③农业劳动组合。基本生产资料为集体所有(土地属国家所有,但拨给农业劳动组合永久使用),加入劳动组合的成员从事集体劳动,...
之后一直到20年代末大规模集体化运动时期,集体农庄的主要组织形式是阿尔特利(类似我们历史上人民公社)。而到了大规模集体化运动时期,最初级的合作社模式作为集体化的过度阶段大量涌现,而完成集体化30年代,这些合作社已经升级为了阿尔特利。 由此可见,苏联集体农庄并不是某些人以为的那种高度集中的国家支配模式(当时苏联生...
1928年7月4日,在苏联高层会议上,双方围绕着关键问题再度展开激烈讨论,而从与会者们的反应来看,人们对布哈林的呼声似乎更高了,也正是从这一刻开始,斯大林对这位昔日的“亲密战友”动了杀心。 1929年下半年,苏联开始强制推行集体农庄制度,与此同时,布哈林开始被边缘化,失去了一些重要职位,并且不再担任《真理报》主编。
集体化的速度让人瞠目结舌,五年内,苏联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1932年,约60%的农户已加入集体农庄,这背后则是无数农民不得不舍弃世代相传的耕作方式,投入一个陌生且充满不确定的新制度。虽然这样的改变在短期内实现了农业形式的转型,却也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粮食危机。1932年,素以“欧洲粮仓...
1929年下半年,苏联开始强制实施集体农庄的政策,与此同时,布哈林被逐渐边缘化,重要职务减少,并不再担任《真理报》的主编。此时,他的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至今仍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当年某人赢得了斗争,取代了历史上的斯大林,那么苏联是否能够避免解体?或许在另一条时间轨迹中,在布哈林同志的指引下,苏联...
集体农庄是由苏联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加入的一种合作经济组织。其主要特征包括土地公有、集体劳动、统一经营和收益分配。在集体农庄中,农民放弃土地所有权,加入集体劳动,共享收益。这种制度旨在通过集体的力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粮食产量,满足国家工业化的需求。 四、组织结构 集体农庄的组织结构分为领导机构、分部机构和...
集体农庄庄员们的家庭生活也是非常美满的,家庭内充满着亲切的情感与热爱,绝不是有些人造谣污蔑的那样: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就没有家庭,没有亲戚,小孩子一生下就交给国家,年纪大了就送养老院……。我们见到苏联的老人都住在自己的家里,过着幸福愉快的生活。集体农庄给他们一定的补助费用,儿女也照管他们的生活,但是他们...
对于此次粮食收购困境, 苏联政府解释称它是由于所谓"富农"拒绝向国家缴纳足够能源灾情引起、 是人造状况. 正因如此斯大林更加强调集体农场建设. 在很长时间里(直至苏联倒台), 这一解释被广泛认为是粮食危机的唯一原因,并且也成了集体农庄快速发展的基本逻辑。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首先,在苏联建立之初,地主和富裕...
从图中可以看出1929年苏联农村社会生产组织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其中共耕社占据主导,说明农民可以获得更多的生产资料,这对农民生产积极性有调动作用,有利于实现粮食的增产,故D项错误,B项正确;苏联集体农庄是计划经济的一部分,有利于计划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C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本题选材为一幅饼状图。图内显示192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