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理版图上看,苏联无疑是巨无霸般的存在。其国土面积辽阔无垠,超过22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囊括了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和地理环境。这一面积占据了世界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是美国的2.5倍之多,甚至比美国和加拿大的总和还要庞大。如此广袤的国土,为苏联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战略纵深,成为其屹立不倒的重要基石。人...
与赫鲁晓夫不同,在国际上,勃列日涅夫非常受欢迎,但大多小国都是为了苏联的军事援助,而勃列日涅夫的性格和作风,正好成为了最佳的谈判对象。一直到苏联解体,这个红色巨人也没有几个真正意义上和他抗旗的盟友,有的只是一些扶持的傀儡和单方面付出的利用关系,但保守的苏联经济对其他国家的经济援助还谈得上是比较...
在这种病态的发展中,苏联干部没有任期、没有退休,所有干部任职全靠上级委派,派系和斗争此起彼伏,发展到后面苏联的官员里面能做实事的官员都被赶走或者边缘化,能坐稳位置的人是那些会来事,懂得怎么说好话吹捧上级的人。缺少这些能干实事的官员后苏联的发展开始受阻,他们的第十个五年发展计划甚至一个基本指标都没...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1922年12月30日建立到1991年12月25日解体,历经了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和戈尔巴乔夫七任领导人共计近七十年的历史。 同时,苏联是是当时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和人口第三多的国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工人的工作主动性和生产积极性,使得苏联的发展失去了活力和动力。指令性的计划经济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的,而苏联正是没有合理地配置资源,再加上单纯追求速度的发展,产生了一种“短缺经济”的现象,再加上苏联社会主义初期粗放式的发展,更加重了资源的浪费。...
苏联的历史始于1917年的俄国革命。当时,俄国正饱受贫困、政治压迫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摧残。民众对沙皇统治感到厌倦。1917年2月,沙皇被推翻,临时政府接掌政权但未能解决国家面临的危机。同年10月,由弗拉基米尔·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夺取了政权,向民众承诺“和平、土地和面包”。这一夺权引发了红军(布尔什维克)...
今天我们从苏联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揭开苏联灭亡的深层逻辑,并探讨一下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成就和教训。一、历史背景 苏联在20世纪初期曾经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在经历了革命和内战后,苏联成功地成为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与盟国一起战胜了法西斯德国,成为了战后国际体系中的主要...
如果说外围的这帮国家是苏联的小弟的话,那么内部的15个加盟共和国,可就是苏联的亲骨肉了。这15个“亲骨肉”主要可以分成以下几类:第一类,波罗的海3国,也就是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等3个波罗的海沿岸的国家。第二类,东斯拉夫3国,也就是俄国、白俄、乌克兰这3个东斯拉夫民族为主的兄弟国家。其中俄国是...
苏联“试验”失败 ,结果生活水平比资本主义美欧低很多。 “社会主义”的词根源自拉丁语sociare(社会),意指联合或共享。“社会的”(social)一词既可以指自由的公民之间较为正式的法律契约关系,也可以指同伴和伙伴之间的一种情感关系。美国将社交聚会也称“social”。 社会主义意在由整个社会拥有和管理资产(土地、厂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