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站在相门桥上纵观,干将、莫邪两条路,各自飞奔着朝相门会聚而来;或者说,从相门开始,干将、莫邪义无反顾地延伸出去:这两个只能用在这里的路名,两条在这里相交的道路,仿佛是在感叹苏州先人勇敢和智慧的汇聚,又仿佛在宣示匠心与忠贞的延续。 从干将西路朝南转到养育巷,过了一个路口,再走不多远,右手边有条不起...
“平江实验学校”的文脉可追溯到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的长洲县学(在旧学前)。明代嘉靖二十年(1541年)长洲县学迁至今日校园之内。由此,有了旧学前和新学前(已并入干将路)的街名。新学地也由此得名。历史上的苏州一府三县。苏州府(相当于现在的市),吴县(县相当于现在的区)、长洲县、元和县(清雍正...
苏州干将路东起东环路,西至西环路。全长7.5公里。干将路以古代铸剑巨匠干将的名字而命名。而干将路却是条建于1935年的近代马路。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再次拓宽、延伸,定局为今天的“两路一河平江貌,古韵今风干将景”。我试着带着大家走回旧时的干将路白相相。今天就东环路到相门桥东,这段旧时光影跟大家分享,...
文起堂原为三进,门厅于解放前拆除。干将路拓宽时拆除了轿厅前的两厢,缩小了天井。文起堂遗存,占地650平方米,坐北朝南,有大厅、轿厅和东西两厢,及砖雕门楼等,其建筑风格保留明代结构,在苏州城中并不多见。在2008年修复过程中,还在隐蔽处发现了明代“文起堂”的旧匾。现房主姓汤在新加坡,大门长期关闭中。
之后干将路经过了车道的扩充,设施的完善,一直到2007年底,随着轻轨一号线的开工,干将路再度被“折腾”了一番,而且是路与人一块被折磨了四年多。 苏州人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轨交生活模式,而干将路也成为苏州古城的一条融合了古韵与繁华的绸带。 “两路一河平江貌,古韵今风干将景”,纵观干将路的旧貌与新颜,虽然...
干将路是纪念春秋战国吴国铸剑大师干将而命名的。相传,吴国人干将与其妻莫邪善于铸剑,他们曾铸有一对锋利无比的宝剑,一名干将,一名莫邪,都献给了吴王阖闾。后而后干将、莫邪被做为利剑的代称。为了纪念干将,古代苏州人把与干将墓相近的古城正东城门称为“干将门”,后又改为今天的相门。一九八二年,...
把干将路归于苏州老街巷一类,是不够格的。相比于记载在苏州久远历史中的那些老街巷,干将路就是一条新马路,我把干将路当作老街巷写,有几个原因: 其一:现如今的干将路虽是条新路,却源于宋前的古坊“干将坊”。传说中的干将和妻子莫邪在城东铸剑,两人铸剑的西侧处则取名为干将坊,是在相门西。
苏州莫邪路和干将路的名字源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干将莫邪剑的故事。这对夫妻制造的莫邪宝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名剑之一,他们为了制作这把宝剑经历了无数艰辛。在制造过程中,莫邪不幸受伤,生命垂危。干将将自己炼制成神剑,用这把剑救了莫邪。因此,这对夫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有名。干将莫邪剑的故事在苏州...
言桥是苏州城最早筑建的桥梁。原名为阎桥。周武王姬发封泰伯曾孙仲奕于阎乡,仲奕以阎为姓。其后裔曾住在该桥附近。到了清朝,因附近有言子庙之故,改名为言桥。1994年改造干将路之前,言桥还是座古桥,始建于宋朝开禧元年(1205)、延佑二年(1315)重建。1954年改建。1994年改造干将路之后,重建成为长8米,宽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