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当时根据地政权采取苏维埃(即代表会议)形式,叫苏维埃政府,根据地简称苏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中国革命,缔造了红军,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简介 当时各革命根据地都处在偏僻的山区或边界地区,加之国民党军队对它进行严密...
苏区含义解释 苏区[ sū qū ] ⒈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和人民群众所建立的革命根据地。 什么是苏区引证解释 ⒈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和人民群众所建立的革命根据地。 引刘亚楼 《伟大的第一步》:“对中央苏区来说,反‘围剿’战争这是第一次。” ...
苏区 [ sū qū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sū qū ] 采用“苏维埃政权”组织形式的地区。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百科释义 报错 “苏”字缘于俄语汉译“苏维埃”。后者在俄文中是“代表会议”或“会议”的意思,即十月革命后苏联的基本政治制度。
综上所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概念“苏区”等同于概念“边区”,即概念“苏区”强调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的“民主政治”特色,但是为以示区别,一般而言,宜用概念“苏区”特指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建立的革命根据地,尽管概念“边区”强调革命根据地所处...
中共苏区中央局,于1931年1月15日在宁都小布成立。由周恩来、项英、毛泽东、朱德等9人组成,周恩来任书记,周恩来未到苏区前,由项英代理书记。4月,任弼时率中央代表团到达中央苏区后,增加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邓发等4人为委员。8月,毛泽东任代理书记。12月底,周恩来从上海到达瑞金,正式就任苏区中央局书记。1...
苏区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之一,是指土地革命战争中由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人民和革命战士,在党领导创建、发展和保卫苏区革命实践中培育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苏区精神的主要内涵: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苏区精神凝聚了中国...
苏区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之一 ,是指土地革命战争中由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人民和革命战士,在党领导创建、发展和保卫苏区革命实践中培育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从历史的文脉来说,它是井冈山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长征精神的直接源泉。
5月20日,红军第二次入闽,并在这里停留了9个多月,初步建成了闽西苏区。上面出现的这些地名:宁都、广昌、于都等等,都是后来第五次反“围剿”时,中央苏区的战略要地。故事到这里似乎可以结束了,但这只是中央苏区建立的“物理”过程,还没有涉及本质的原因。赣南闽西地区有地理、经济优势,也有相对宽松的外部...
正如毛泽东在1934年1月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的:“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发展苏区的对外贸易,以苏区多余的生产品(谷米、钨砂、木材、烟、纸等)与白区的工业品(食盐、布匹、洋油等)实行交换,是发展国民经济的枢纽。”开展节省运动 1931年11月,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各种医院、各级苏维埃政府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