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公里长的苏北灌溉总渠,是淮河的重要入海水道。这条横卧在苏北大地上的巨龙,发挥着防洪、灌溉、航运等重要功能,护佑着这片土地和人民。很难想象,如此规模的水利工程,是在七十年前,由一百多万江苏人一锹一锹挖出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座兴建于新中国成立伊始的“超级工程”。淮河,是中国地理坐标上的南...
苏北灌溉总渠..苏北平原的粮食产量占整个江苏省六成以上,而江苏省也是全国粮食产量排名第八的省份。然而苏北平原粮食生产如此稳固却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历史上的苏北平原是个饱受旱涝灾害的苦难土地。自南宋黄河夺淮入海后,苏北平
168公里长的苏北灌溉总渠,是淮河的重要入海水道。这条横卧在苏北大地上的巨龙,发挥着防洪、灌溉、航运等重要功能,护佑着这片土地和人民。很难想象,如此规模的水利工程,是在七十年前,由一百多万江苏人一锹一锹挖出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座兴建于新中国...
原因无他,除了大名鼎鼎的苏北灌溉总渠,他们还亲手参与了苏北众多水利工程的开凿大业。在那个缺乏机械助力的年代,他们全凭血肉之躯,一铲一锄,硬是将这些工程一点一滴地雕琢出来。项目启动之初,便遭遇了严酷的寒冬侵袭,施工现场瞬间变为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这无疑对施工团队构成了严峻挑战。大地仿佛被冰封,其...
1951年11月2日,苏北灌溉总渠开始动工建设。开工时来了46万多名民工,到第二年人数增加到72万多,前后加起来共有119万人参与。这些施工人员都来自淮阴、盐城、扬州和南通这几个地区。这些挖河道的工人被称为"挖河工",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可能既熟悉又陌生。但在父辈和爷爷那代人心里,这可是再熟悉不过的称呼了...
苏北灌溉总渠那可真是个了不起的大工程呀!在以前的好几百年里,黄河和淮河在苏北这块地儿可没少折腾,老是一块儿闹灾患,可把当地老百姓给害苦啦。不过呢,自打这苏北灌溉总渠一修建起来,那局面可就彻底不一样咯,就好像一下子给苏北换了个新面貌似的。而且呀,这苏北灌溉总渠修建出来之后,那可真是在全...
苏北灌溉总渠的意义可大了,不光是为了治水。它背后,凝结着一整代人的心血和付出,是他们无私的牺牲和奉献换来了这条渠。那些年轻人,用肩膀扛起的不仅是泥土,更是承载着苏北平原好几代人希望的未来。他们肩上担子沉甸甸的,挑的是整个地区的未来。现在,那条渠还完好无损,水依旧哗啦啦地流着,苏北的田地里...
淮水不足时,开启淮安抽水站,可抽引长江水提供灌溉水源。统计显示,苏北灌溉总渠建成以来引排水4800亿立方米,淮安站抽引江水760亿立方米,浇灌出了淮北粮仓。南北向的京杭大运河与东西向的苏北灌溉总渠(上)交汇是“平面立交”,大运河与淮河入海水道(下)交汇是“水上立交”。新华社记者刘诗平 摄 江苏省灌溉总渠...
苏北灌溉总渠流淌的不仅是河水,更承载着挑河工人辛勤的汗水与付出,他们的血泪亦融入其中。工程耗时80余晴天,挖掘土方7260万立方米,可填满五西湖。1952年5月10日,长168公里、宽140米的人工河竣工。它使淮河通海,缓解了苏北平原的洪涝。随后,此渠成为新中国标志,还界定了南北地理分界线。苏北灌溉总渠的意义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