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清翁方纲所考,约在熙宁十年(1077)至元祐丁卯(1087)这十余年中所书,时苏东坡四十二至五十二岁间。应该说,这是苏氏书法艺术比较成熟时期的作品。 翁方纲收藏此帖后,又引起了是否钧填本的争论。因存世苏书钩填本很多,而此帖纸质擦损严重,“有二一描失处”,故疑...
现在的书法展览,写苏东坡行书者已经不少,但写苏东坡楷书者并不多,写苏东坡大楷者更是寥寥无几。而且,从苏东坡大量存世作品来看,是以行书居多的。其行书中有一部分突出楷书面貌、字字独立,为带有行书笔意的行楷书,这类代表作品有《祭黄几道文卷》《前赤壁赋》《归去来辞》等。在人们的印象中,“宋四家...
其次,苏轼的书法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他的作品以行书、楷书为主,但又不拘泥于传统,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他的书法作品既有古人的韵味,又有自己的特色。这种独特的风格使他的书法作品在历史上独树一帜,被后人誉为“苏派”。第三,苏轼的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2、《游虎跑泉诗帖》私人收藏 游虎跑泉诗帖,约书于元佑五年(1090),纸本,诗一首。 苏轼书法“淳古遒劲”、“体度庄安,气象雍裕”、“藏巧于拙”,有“气势欹倾而神气横溢”的大家风度,非常人所能忖度。 苏东坡的墨迹流传到明清以后,存世极罕,十九皆在各大博物馆,此本逸...
人生遇到些许不开心之事,那就读一读苏东坡吧,看一看他的书作。总能挖到一些宝藏,获得一点释然。就是再过那一千年,他仍会被一代又一代人奉为中国人的精神偶像。就如钱穆先生所说,他是罕见的千古完人。声明:以上书法图片都是我从网络上搜索而来的,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不慎侵权,请联系删除!万分感谢 ...
存世墨迹中年代最早的是台北故宫收藏的作于治平二年(1065年)的宝月贴,当时苏东坡才30岁,尚未形成“石压蛤蟆”的风格。其最晚的墨迹是《江上帖》,是现存苏轼书法的最后一件作品,书于他临终前三个月,即建中靖国元年(1011年),时年66岁。 现将存世墨迹整理编目如下,以供参考。 牛虻公众号后台回复“苏轼”,获取...
基于这个原因,苏轼关于文章作法的教诲,也可以用来指导书法的学习和创作。以下四则,最后两则,作于他逝世前不久,可视为其一生经验之总结,从中也可以体现出“尚意”书风的奥旨:(海南的苏东坡像)1、先生尝谓刘景文与先子日:“某平生无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2、语贵含蓄。
苏轼书法集锦 ,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苏仙 、坡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嘉佑二年(1057年),苏轼参加殿试中乙科 ,赐进士及第 ,一说赐进士出身 。嘉佑六年(1061年),应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
苏文明,字存信,号如水居士,山东德州市人。国礼艺术家,天亿书画院副院长、常务理事,国家一级书法家,世界华人书法协会理事,中国民俗文化研究院院士,中国民俗一级艺术家,北京翰墨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美院特聘画师,《藏宝天下》栏目特约书法家。 苏先生自幼酷爱书画,广拜名师,博采众长,勤耕不辍。功夫不负有心人,经...
苏轼书法的结字,多呈扁平。被戏称为“石压蛤蟆”。《江上帖》欣赏 横轻竖重的特点推断应该是师法颜真卿产生的效果。这一书法特点,在其作品《归去来兮辞》中有明显表现。《赤壁赋》节选 字体大小变化本是书法家在行草书中常见的变化,没成想也成为了苏体的一大特色,他的字体大小悬殊不能用寻常变化形容,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