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鱼骨,学名䱻,隶属于鲤科、鮈亚科,又名季鱼、季郎鱼、鸡骨郎。它们喜欢栖息在水体的中下层,冬季会洄游至江河深水处越冬。花鱼骨主要以底栖动物为食,包括水生昆虫、软体动物和各种小鱼。它们的最大个体可以达到2公斤。 花鱼骨的体型呈长条形,背部自头后至背鳍前方显著隆起,腹部圆。它们喜欢生活在清澈见底的江河里...
花鱼骨属鲤科、鮈亚科、鱼骨属,又名“桃花竹”、“杨花鱼”、“溪竹”等。近年来,随着花鱼骨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该鱼已成为江、浙、沪、皖等地区热门的人工养殖品种,发展势头迅猛。该鱼具生长的初冬和早春还具长期长(在水温5℃以上的初冬和早春还具有较旺盛的摄食强度和较快的生长速度)等特点,但在池塘条件...
花鱼骨是以淡水无脊椎动物为主要食物的底层温和肉食性鱼类。2.花鱼骨成鱼一年四季均摄食。春、夏季摄食最为旺盛,秋季次之,冬季最弱。充塞指数随花鱼骨个体生长逐渐减少,而摄食率随花鱼骨个体生长而逐渐增加。充塞指数和摄食率均以V期性腺个体为最低。3.花鱼骨的食物组成中,水生昆虫和藻类的出现率较高,分别达到75...
花鱼骨多级轮放养殖技术。内容简介 花鱼骨身体较长,前段宽厚,后段侧扁,体色灰褐或淡黄,全身有许多小黑色斑点,侧线上有7个~14个黑斑,故名花(鱼骨)。其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的江河、湖泊、水库中,最大个体可达2公斤,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中小型鱼类。该鱼具有体形优美、食性杂、适应性强、养殖范围广、...
鸭绿江花鱼骨是一种美味佳肴,有着丰富的烹饪方法。其中,清蒸、红烧、煎炸等方法都非常适合花鱼骨的烹制。清蒸花鱼骨可以保留其鲜美的口感和营养成分,红烧花鱼骨则可以让其更加入味,煎炸花鱼骨则可以让其外酥里嫩,口感更佳。 总之,鸭绿江花鱼骨是一种淡水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
花鱼骨鱼混养技术是一门技术。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us)又名麻叉鱼、大眼鼓、吉勾鱼、季骨郎。在分类学上属鲤科、鱼句亚科。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的江河、湖泊、水库中。该鱼具有体形优美、食性杂、适应性强、养殖范围广、群体产量高、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市场俏销的优点。目前市场仅靠天然捕捞的花鱼骨鱼不能...
因此,保护好花鱼骨的野生资源非常重要。可采取如下措施:首先,应按照花鱼骨喜底栖钻洞的生活习性,在河道、湖泊沿岸设置一些木桩、石堆等人工鱼礁,以便于花鱼骨的聚居。其次,要保持水体中一定量的底栖无脊椎动物、虾、昆虫幼虫等生物,为花鱼骨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饵料。第三,在春汛繁殖季节要设置禁渔区和禁渔期,对花...
花鱼骨的识别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背鳍有7-16个鳍条,臀鳍有6-19个鳍条,胸鳍则有16-19个鳍条,脂鳍有8个。侧线鳞的数量在47-50个之间,背鳍前鳞大约有13-16个,围尾柄鳞有18-20个。第一鳃弓外侧有6-10个鳃耙。下咽齿排列为3行,具体为1.3.5-5.2.1。脊椎骨计有42-44块。体长与体...
根据网上搜索的图片 , 花【鱼骨】 (huá) 学名 鲤科 Cyprinidae 【鱼骨】属 Hemibarbus 鱼类 下图为 花【鱼骨】 Hemibarbus maculatus (斑点【鱼骨】、花鮕、花鲴鱼)俗称 竹篙嘴、麻汉、沙古芦子、花勾、季骨郎、麻鲤、吉花鱼、鸡虾 分布日本、韩国、俄罗斯远东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