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麦蛾的后足较长,特别是胫节末端,拥有显著的长距。卵的形态为长椭圆形,新产时呈乳白色且半透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为黄绿色,表面可见网状纹路,这是其识别特征之一。成熟的末龄幼虫长约5至6毫米,身体呈黄白色,头和前胸背板为黑褐色。幼虫的腹足趾钩排列成双序的二横带,这是幼虫期的典...
花生须峭麦蛾StomopteryxsubsecivellaZell.是广东省湛江专区黄豆、花生的大害虫,猖獗年份常造成20-30%的减产损失。寄主植物除花生、黄豆、白豆、绿豆、黑豆、紫云英外,尚有决明、青葙、天泡果、刺苋及龙葵等。此虫在电白县每年发生10代,以蛹在冬收的秋花生藤蔓中及田间落叶遗藤中越冬。各世代历期,最长需时56天(...
广东年生9~12代,以末龄幼虫在花生干枯茎蔓内化蛹越冬,1月中旬越冬蛹开始羽化,成虫在冬大豆苗上产卵,以晚上及清晨产卵最多。[1] 3防治方法 编辑 花生播种前把贮藏花生及冬大豆的茎蔓作为燃料或沤作粪肥,可消灭越冬虫源;发生量大时可喷敌百虫液;保护和利用天敌,如茧蜂、姬蜂、小蜂和寄生蝇等。[1]...
花生麦蛾,雌虫翅展10~12毫米,雄虫翅展8~10毫米。前翅灰黑色,具金属光泽,末端黑色,前缘和后缘在外缘1/2处各有一小白斑,中室中部下方有一深黑色小点,并有白色晕圈;后翅尖刀形,外缘和后缘有长缘毛。后足长,胫节末端具长距。卵长椭圆,初产乳白色,半透明,后变黄绿色,
花生须峭麦蛾又叫花生卷叶虫、卷叶麦蛾。其成虫 :前翅灰黑色并有金属光泽 末端黑色 前缘及后缘距离外缘1 3处有1白色小斑点 中室中部下方近臀脉处有一深黑色小点 外有白晕。后翅顶角突出 外缘和后缘披长缨毛 雌蛾翅疆3条 雄蛾1条。后足特长 胜节末端县长距。
花生须峭麦蛾的药剂防治方法是什么? 可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每亩喷药液60-70公斤。 花生纹峭麦蛾用甲维盐或甲维虫螨腈等农药防治。
发生规律 广东年生9~12代,以末龄幼虫在花生干枯茎蔓内化蛹越冬,1月中旬越冬蛹开始羽化,成虫在冬大豆苗上产卵,以晚上及清晨产卵最多。防治方法 花生播种前把贮藏花生及冬大豆的茎蔓作为燃料或沤作粪肥,可消灭越冬虫源;发生量大时可喷敌百虫液;保护和利用天敌,如茧蜂、姬蜂、小蜂和寄生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