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桥宫,位于福建泉州市中山路涂山街,始建于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是为纪念北宋泉州名医吴本而建。吴本字华基、号云冲,一生以医名天下,以济人救物为念,义不取人一钱,业医无贵贱,按病授药,如矢破的。花桥宫即是其生前行医故址。清光绪四年(1878年),泉州绅士及商民于花桥宫内倡...
最近,泉州的中山南路进行了一次提升改造工程,这让我们有机会重新看到花桥慈济宫前的内沟河。原来,这座赠药义诊所的建筑就架在这条河上。这次改造让我们得以一窥古代泉州水系的全貌。花桥这个名字其实是个古地名,古代这里有一座木板桥横跨濠沟,涂门和东门内外的花农们会在桥上和桥的两边摆摊,专卖四季鲜花,因此这座...
花桥慈济宫建在泉州府城闹市中心,建筑的琉璃瓦屋面,在其周围建筑群中显得光辉夺目。 步入有着一千多年悠久历史的花桥亭,抬眼望见宫大门上方的石匾,上面镌刻的正是明代大书法家泉州人张瑞图所书“真人所居”四字,熠熠生辉。 据说,清末曾经在花桥慈济宫周围的四条街发生火灾,附近房屋全被烧毁,惟独花桥慈济宫安然无...
花桥慈济宫的历史可追溯至清光绪四年(1878年),当时泉州的绅士和商民在花桥宫内发起设立了泉郡施药局,旨在收集药材,广泛向民众施药,以弘扬吴真人行医济世、救危济困的精神。一年后的光绪六年(1880年),该机构改称为泉州府施药局。到了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泉郡地区鼠疫肆虐,花桥宫积极...
《泉州花桥宫》(https://www.unjs.com)。吴真人为民间对吴夲的尊称,泉州人又尊称为“花桥公”,显然与该宫的所在地有关。现存的花桥宫为单间悬山式木构斗拱举架,外门作牌楼式的砖石建筑,宫门上高悬着明末大书法家张瑞图(明代泉州府晋江县人)书写的“真人所居”匾额。据说原有神座除尊奉吴真人外,还附祀有相传...
昨天经过我们泉州的慈济宫,也叫花桥宫,最早它只是一个花桥亭,就是这么一位被泉州人民奉为医灵真人的吴夲神医,由于吴夲大德的妙手仁心,悬壶济世,开创了泉州花桥慈济宫的义诊、赠药的治病救人、赠药济贫的优良传承,直到今天已经在泉州传承892年,将近千年的慈善公益传承,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岁月无情,人有情,泉州花桥...
这就要从花桥慈济宫说起。 因为“金汁”正是这里医术高明的医生通过古方研制的中药,因为效果灵验,高峰期,每年夏秋之季有上万人次来此免费求“金汁”。 从贫寒少年到“正则为神” 花桥慈济宫位于泉州市中山南路605号-607号,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
在鲤城区中山南路临近新门街路段,坐落着一座古色古香的庙宇——花桥慈济宫,庙宇内供奉着泉州人耳熟能详的北宋神医——吴夲(音tāo),也就是在闽台及东南亚等地被尊称为吴真人、大道公、花桥公、保生大帝的“医神”。 提起花桥宫,人们心中更多的是温暖——慈济宫里设有花桥赠药义诊所,时至今日,仍常年有名医坐诊...
花桥慈济宫重现“花桥”,泉州八卦沟串起古城水脉 最近,因泉州中山南路的提升改造工程,花桥慈济宫前的内沟河得以重见天日,原来赠药义诊所的整座建筑都架在其之上。由此,得以窥见古代泉州水系的另一面貌。 据陈垂成的“泉州城区八卦沟综叙”一文,这里是花桥宫沟。“从大镇南桥(蓝桥)东侧分支南下越涂门街,又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