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寺门宦,是中国伊斯兰教的一个派别,是四大门宦之一虎非耶的分支门宦,又称为花寺门宦。 该派是1734年后创立,由于与另一大门宦哲合林耶曾经发生教派斗争,所以也被称为"老教"。1803年因为该派创始人马来迟的墓地位于甘肃临夏的花寺建立拱北而被人称为华寺门宦。
虎夫耶派的花寺门宦是由甘肃河州回民马来迟所创。同于该派所建的清真寺和拱北(圆顶坟墓)十分华丽,形如宫殿,故称“花寺”。马来迟约于1748年左右来撒拉族地区传教,该派传入后即盛行一时。相关资料 其特点是主张前开、低念,诵马来迟所倡导的“冥沙经”,内容是赞美真主,较《古兰经》为简。育经毕作两...
值得注意的是,最初的门宦教主们都是平民领袖,比如“花寺门宦”创始人马来迟,其父绰号“马十万”,是一个大地主大商人,其祖是明朝有诰命的官员,结果他出生时家庭已经破落,才去学得经,起名“来迟”,意思享受富贵迟到了,没赶上。哲赫忍耶门宦创始人马明心则一直主张传贤不传子。前几代的教主都特别注意远离权势和...
历史民族史> 花寺门宦 中国伊斯兰教虎夫耶的分支门宦之一。又称“华寺派”、“花寺派”。因其所建清真寺砖刻木雕,玲珑巧绝、漆彩粉染、图案艳丽、故名为“花寺”。该派遂称“花寺门宦”。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与哲赫林耶(时称“新教)发生教争,该派曾被称作“老教”。创始人为※马来迟。该派在青海循化...
回族伊斯兰教虎夫耶门宦支系之一。因其寺仿效佛教寺院用各种彩色雕画装饰而成,故名。其门创始人为马来迟。人称“道祖太爷”。该门在遵行上很严格,除遵守“五功”和圣行功课外,每天要做84拜“副功”,48000次赞词(则可若)。教徒殁后,由花寺太爷念“讨白”。主张亡者家属不哭,也不穿白戴孝,站“者那则”时...
马来迟,这位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人物,以其独特贡献创立了虎夫耶派的花寺门宦。这个教派以其建筑特色而闻名,所建的清真寺和拱北(圆顶坟墓)以其华丽的装饰,犹如宫殿般壮丽,因此得名“花寺”。马来迟大约在1748年左右踏上了撒拉族地区的传教之旅,他的到来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深刻的宗教影响。花...
但是也不知道马桂源是头脑发热还是太年轻,在1862年陕甘大地爆发回乱之后,却听从了花寺门宦的历代世仇哲派教主马化龙的撺掇,响应马化龙的号召一起叛乱,并且要求花寺门下所有教众和阿訇要听从马化龙的领导。而这时,在循化、西宁、大通一带,花寺与穆夫提,花寺内部之间也因教权之争,互相争吵攻击,当时的清政府西宁...
西宁花寺门宦教主马桂源,“聪明反被聪明误”,作茧自缚被铲除,于2024年11月21日上线。西瓜视频为您提供高清视频,画面清晰、播放流畅,看丰富、高质量视频就上西瓜视频。
从合法救济到暴力冲突:白刁尺教冲突中的人权保障透视——基于清中后期花寺门宦与哲合忍耶门宦宗教冲突的分析杨雅妮清朝中后期,河湟地区伊斯兰教内部纷争不断。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在对这些宗教冲窠进行解决的过程中,清政府缺乏基本的人权保障理念,没有充分体现出对基本人权的尊重。以史为鉴,从人权的视角对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