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雁,汉族,古筝名师,1974年6月20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现任沈阳音乐学院大连分院古筝讲师,并受聘于东北大学大连艺术学院民乐系任教。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协会会员,辽宁古筝协会会员。古筝芦雁 1994年考入沈阳音乐学院民乐系古筝表演专业,1998年毕业,任教于辽宁歌舞团艺术学校。200 0年至2006年在沈阳...
这位怪才画芦雁,至今无人超越 清代有一位一生以芦雁自命、以画芦雁名世的杰出画家,人称“边芦雁”,他就是“扬州八怪”之一的边寿民。 边寿民曾在《芦雁》作品中题诗道: 秋风白雁下黄芦,要作无人看处图。 廿载江湖边塞客,于今衰病息菰蒲。 有人征画自携钱,宿食飞...
全图运笔自由舒放,芦苇枯笔墨色写成,苍劲爽利;芦花秃笔点染,蓬松自然;芦雁形体,则以泼墨法挥写,仅在喙间及足部略施赭黄,既丰富了色彩的变化,又与芦雁主体所用的浓淡有致的墨色达到了和谐的统一。这种大写意的泼墨芦雁,是边寿民独特的创造。 清 缂丝芦雁图 轴 清 缂丝芦雁图 轴 故宫博物院藏 图于本色地上彩缂芦...
芦雁是古代传说中一种神奇的鸟类,也是诗人笔下的常用形象。芦雁被视为纯洁和忠诚的象征,常出现在唐诗宋词中,给人以美好的印象。它在文学作品中是一种浪漫的情感象征,往往与离愁别绪、相思之情、渴望归家等主题相关联。芦雁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深受中国文人的喜爱。在文学艺术、书法篆刻等领域中,都能...
《芦雁图》是清代画家朱耷创作的一幅纸本墨笔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画作内容 图1绘六只芦雁在水际岸边飞、鸣、行、止的瞬间。款署:“八大山人写。”钤“八大山人”白文印、“何园”朱文印、“真赏”朱文印。鉴藏印有“安次王氏慎修堂珍藏书画印”朱文印。艺术鉴赏 芦雁的造型准确严谨,动、静的体态...
《芦雁图》是明代画家林良创作的绢本墨笔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描绘两只飞行的大雁,伸着脖子,瞪着眼睛从空中扑向芦苇塘的情形。作者用笔纯熟而富于变化,苇丛和似乎漫不经心的水波显得准确利落,毫不拖泥带水。其画构图简洁,用笔粗劲,笔意深着。画作内容 此图描绘双雁飞向苇塘栖息情景。池面浮萍飘荡,...
薛怀笔下的芦雁 薛怀(1717—1804),字小凤,号竹君,晚号竹居老人,清中期淮安著名书画家,江苏桃源(今宿迁市泗阳县)人氏。其舅为清代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边寿民。薛怀自幼在淮安随边寿民学画,故耳濡目染,得其真传,亦以芦雁驰名,在清代花鸟画中...
边寿民(1684年—1752年),清代著名画家,初名维祺,字颐公,又字渐僧、墨仙,号苇间居士,晚年又号苇间老民、绰翁、绰绰老人。边寿民是江苏淮安人,以善画芦雁著称,是扬州画派的重要成员之一,与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 边寿民以画芦雁驰名江淮,有“边芦雁”之称。他的泼墨芦雁,苍浑生动,朴古奇逸,极尽飞鸣、食宿、...
“我很想把写意的更写实些,如中国画表现水和天,常留空白,我就画水画天,画法是汲取水彩的特点。有时觉得太透明,就把水粉加上去。” ——林风眠 画面描绘了阴暗的天空下,芦雁疾飞过苇塘的情景。林风眠以浓墨横扫,天空、沙渚、水面由上而下平行展开,天幕低垂,阴云密布;近景中墨色的芦苇以迅疾锐利的线条勾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