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认为芥子气吸收作用与氮芥不同,主要由于其脂溶性扩散被动性吸收所致。代谢产物及排泄途径 1.与体内多种生物大分子反应(如DNA、RNA、蛋白质、氨基酸等)形成烃化产物。2.大部分与谷胱甘肽(50%)或半胱氨酸结合生成无毒的代谢产物排出体外。3.经水解或氧化生成二羟二乙硫醚、芥子砜或芥子亚砜。测定前者含量可...
芥子气中毒症状可能会引起头晕恶心或者是精神不振。 芥子气属于一种有害气体,过量吸入有可能会引起中毒反应,从而出现恶心呕吐或者是头晕,并且还会伴有精神萎靡不振以及食欲下降,还会出现便秘及腹泻等症状。如果比较严重时,可能会引起兴奋以及惊厥,会对身体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 如果发现芥子气中毒需要及时脱离环境,转移...
芥子气的致命性不仅体现在其剧毒特性上,更令人不安的是这种毒剂具有极强的环境持久性。它能在地下保持活性数十年乃至上百年,随时可能以不可预见的方式重新出现并造成伤害,这种不可预测性使其危害性倍增。2003年齐齐哈尔发生的重大事故令人震惊,在和平时期出现如此严重的芥子气中毒案例实属罕见。几个看似平常的金属容...
一战终结,但芥子气的骇人影响并未警醒世界各国,它们未能从中汲取深刻教训。二战时,法西斯国家为求胜,极端残忍地将芥子气用作大规模杀伤武器,并建毒气工厂,批量生产芥子气弹。更为骇人听闻的是,他们竟残忍地用活人测试芥子气的效能,诸如日本臭名远扬的731部队,其行为简直丧心病狂。无辜百姓被囚禁于实验室,...
在2019年7月7日,日本共同社称,发现了一份记载了二战期间日本在侵略中国北方时,日本陆军毒气战部队毒气弹的详细记录,其中就包括了大量的“糜烂剂”——即芥子气。据这份资料记载,在1939年的7月6日这一天里,日军在我国山西省山岳地区就使用了大约279枚毒气弹,其中芥子毒气弹就在40枚以上。而且这份报告显示,...
芥子毒气,即二氯二乙硫醚,是一种化学武器中的糜烂性毒剂,也被称为芥子气或“毒剂之王”。以下是关于芥子毒气的详细介绍:毒性特点:在正常气候条件下,仅需0.2毫克/升的浓度就能使人受到毒害。大约有1%的死亡率。中毒途径与潜伏期:主要通过皮肤或呼吸道侵入人体。潜伏期为212小时。中毒症状:皮肤...
芥子气又叫二氯二乙硫醚,是一种无色或微黄色油状液体,有芥子末气味,可散发有害气体,用于化学武器。芥子气中毒主要是通过机体的皮肤或呼吸道侵入身体,直接损伤组织细胞,对皮肤粘膜具有糜烂刺激作用,患者皮肤会出现烧伤、红肿、水泡、溃烂、坏死并容易造成二次感染。呼吸道粘膜会出现发炎,坏死,出现剧烈咳嗽或咳脓痰,甚...
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起,各地不断发生居民意外挖到侵华日军遗弃的芥子毒气的事件。2003年的8月4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便发生过一起毒气泄漏事件,一公司的挖掘机在施工时,挖出5个金属罐,其中1个被当场挖破。当天9时,5只金属罐中的4只被两民工转卖给一小贩。小贩将金属罐切割时,造成罐内油状溶剂外泄,现场多人...
芥子毒气,即二氯二乙硫醚,学名bis(2-chloroethyl) sulfide,也称为芥子气,是一种化学武器中的糜烂性毒剂。这种液体毒剂在正常气候条件下,仅需0.2毫克/升的浓度就能使人受到毒害,大约有1%的死亡率。由于使用最多、最为普遍和伤害较大,因此被称为“毒剂之王”。芥子气主要通过皮肤或呼吸道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