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通过综合运用清除病残、轮作和早期喷药等防治手段,可以有效抑制芝麻白绢病的发生,保障作物的健康生长。
芝麻白绢病的病害形态特征表现独特。其营养菌丝呈现白色,直径范围在5.5微米至8.5微米之间,具有显著的缔状连接结构,每节菌丝包含两个细胞核。在形成菌核之前,会出现较为纤细的白色菌丝,直径为3.0至5.0微米,细胞壁较薄,具有明显的隔膜,且这些菌丝通常以3到12条平行的方式构成束状结构。这些菌丝细...
芝麻白绢病菌与韭菜白绢病菌[9]同属于一个种,因此,生物学具有一些相同之处,如两者生长的最适温度均为31℃,其次芝麻白绢病菌在pH4.0~9.0范围内均可生长,韭菜白绢病菌菌丝生长pH范围为2.0~9.0,这均与前人报道的病菌在pH4.05~8.97范围可生长基本相符[6]。但由于病原菌寄主的差异,芝麻白绢病菌的最适生长pH值为6....
对于酸碱度,芝麻白绢病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能在pH值1.4-8.8的环境中生长。这意味着它能在酸性到碱性的多种土壤条件下找到生存空间。菌核的越冬和地理分布与其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密切相关,显示出其生存策略的灵活性。
病原体属于真菌界,具体来说是由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引起,它隶属于半知菌亚门中的真菌类别。这种病菌的侵染范围广泛,其拉丁文名称所揭示的分类地位,显示出其在自然界中的独特角色。白绢病主要对芝麻的茎部和根部造成危害,其危害对象之广令人担忧。事实上,病菌寄主种类众多,涉及到大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