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芒康,有一片传承千年的古盐田,这里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交织的奇迹。澜沧江畔,数千块盐田错落有致,依山而建,宛如大地的调色盘。盐田分为红盐和白盐,红盐因含矿物质呈淡红色,白盐则晶莹剔透。今天,全国旅游市场法制调研中心的调研员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芒康盐田不仅是盐业生产的场所,更是历史的见证者。
西藏昌都市芒康县的芒康古盐田,一个被国家地理杂志报道过的千年盐田,距离芒康县城大约110公里,开车需要2个多小时。虽然山路崎岖,路况不算太好,但游客们的热情依然高涨。每年春季,这里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拍摄。这片盐田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唐代时期就开始制作盐巴。更神奇的是,两侧的盐田颜色不同,出产的盐种也...
芒康盐田的一大特色是它的双色盐田,一侧是红色盐田,另一侧是白色盐田。红色盐田出产的红色盐巴非常稀有,而白色盐田则出产我们常见的白色盐巴。这种独特的盐田景观使得芒康古盐田成为昌都境内的一大景点,多次被国内外媒体报道。📜 古老的制盐技艺 在春季来到盐田时,你可能会遇到正在收盐的农户,大多是妇女。她们在每块...
芒康盐井,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地方。在这里,流传着一个独特的风俗:制盐的工作,一直以来都由女性承担。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古老的制盐技艺是否真的“传女不传男”?事实上,芒康的盐艺传承并非如此。当地习俗规定,女性负责在家中晒盐,而男性则负责外出销售。过去,男性们常常需要赶着骡马,跋山涉水去外地销售食盐...
中国唯一保持着1300多年的手工制盐方式-西藏芒康县盐井古盐田 西藏昌都芒康县盐井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坐落在澜沧江的东西两岸边上,是我国唯一保持完整最原始的手工晒盐方式的地方。盐井古盐田在214国道边,距芒康县城约110公里,海拔2300米。盐井是由产盐而得名,澜沧江西岸所产盐为淡红色,又称红盐,而澜沧江东...
在西藏的芒康县,有一个被称为“大地的眼影盘”的地方——芒康千年古盐田。这个地方已经有1300年的历史,位于澜沧江的东西两岸,距离芒康县城120多公里。这里是我国唯一一个保留完整、采用最原始手工晒盐方式的地方。这里的盐生产方式非常独特。通过一根根管子,把卤水引到盐田里,然后在强烈的阳光下,水分逐渐蒸发,最后留...
芒康千年古盐田并不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旅游景点,但它的存在却让人感到震撼。这里不收门票,导航位置准确,实地探访时更能感受到传统晒矿盐的魅力。在现场,游客可以亲自进入盐矿和晒盐的作坊(图片中的木架子),尽管现场并没有看到有人引导游客进入,可能这项活动已经被取消了。不过,这里的藏族小孩会推销苹果和矿盐,10元一...
这样的盐场以前在澜沧江沿线有很多,但由于土壤、地质等条件差异,唯有现在保存下来的这一段品质最好,而且澜沧江两岸的盐也有很大的差别,东面的纳西、上盐井盐田出产白盐,西面的加达、曲孜卡出产的盐为红盐。红盐一般用来泡脚,白盐才可以用来食用。由于昨天晚上我们没能赶到芒康,早上从巴塘出发,到达盐田的时候...
芒康盐井古盐田已有1300年历史,位于西藏芒康县盐井镇澜沧江东西两岸,是我国唯一保持完整最原始手工晒盐方式的地方。盐井的铁链木桥自“茶马古道”开通,是藏汉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解放以前,那里集聚着很多来自云南德钦、芒康、昌都、四川巴塘等地的马帮群,交易各种物资,主要有藏族的盐、羊毛、羊皮、绒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