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84年,吴国联合鲁国在艾陵(今山东莱芜东南)大败齐军,史称“艾陵之战”。此战是春秋时期规模较大、较彻底的一次围歼战,也是中国战争史上较早使用预备队的战例之一。此后,预备队的作用为历代兵家所重视。 吴齐大战 公元前485年,吴王夫差为称霸中原,联合鲁、邾等国...
战争结束后,吴国威势振作一时,宋鲁卫等国纷纷请服,这让夫差继续执行自己“争霸中原,威服齐晋”的战略,他将邗沟延伸到了沂水,以便将更多的舟师和剑士送到北方。但艾陵之战,也成了夫差人生中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胜利。 原标题:《艾陵之战:吴王夫差的霸业顶点和吴国霸权的高光时刻》
就连齐国主帅国书也未能幸免,吴国在这场艾陵之战中成功逆转败局,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战争的余波 吴王夫差在此次艾陵之战中巧妙运用预备军,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这无疑大大增强了他对步兵的信心。然而,晋国传入的战车在吴国的山地地形中并未发挥出太大作用,因此,吴王决定将缴获的齐国战车赠予“功臣”鲁国,以示...
与此同时,齐军统帅国书正屯兵汶上(指泰山的汶河上游),闻吴军大至,遂与田书(字子占,齐国执政田常之弟)的援兵会合一处,沿淄水而上,5月27日,吴齐两军主力在艾陵(今莱芜市辛庄镇东的艾山丘陵地带)相遇,齐吴“艾陵之战”爆发。 与吴国前几年对山东半岛的试探性进攻不同,这次夫差全国精锐尽出,齐国也拿出了自己...
公元前四百八十四年,周历五月二十九日,艾陵之战打响。吴军首先失守,五月三十日,吴王夫差王命吴鲁越三国联合进攻齐军。齐军主帅郭树清率领大军迎击。春秋时期最大的一场战争,就在艾陵开始了。齐军全军压来,齐技击的个体实力的确给吴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但吴军的步兵,都是由晋国的军中强者巫臣将军亲自调教出来...
艾陵之战是春秋时期规模较大、较彻底的围歼战,因为在这场战役中,齐国一下子就损失了10万大军。由此,对于损失10万大军的齐国,可谓遭到了重创。不过,在艾陵之战后,吴国没有继续攻打齐国。公元前483年,吴王夫差召集鲁、卫二国国君在橐(tuó,驼)皋盟会。对此,在笔者看来,艾陵之战后,吴国之所以没有趁势...
艾陵之战同时是春秋时期规模最庞大、最彻底的围歼战,也是在战争的历史上使用预备队较早的战役之一,之后这种预备队的作用也被历朝历代的兵家所重视起来。那么,为何会发生艾陵之战,艾陵之战背景是什么? 艾陵之战背景:周敬王三十五年,吴国为了称霸中原,于是联合鲁国、邾国、郯国三国的军队一起攻打齐国,并且还派了船队...
决战艾陵:智慧与勇气的较量 艾陵之战的过程堪称惊心动魄。由于双方兵力逼近,兵力都在十万左右,吴国决定采用分兵策略,将军队划分为上、下、右三军,以便更灵活地对抗齐军。总统坐镇中军,调度全局,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华。战斗一开始,鲁吴联军便遭遇了齐军的猛烈反击。正面冲锋的猛烈进攻,吴军的胥门巢率领的上军...
恰好鲁国大将叔孙州仇带兵来会合,夫差赏赐剑甲各一套,让他充当向导,在离艾陵五里的地方扎下营寨。国书派人来下战书,吴王大笔一挥,写道:“明天决战。”第二天早上,双方各自摆开阵势,夫差命令叔孙州仇打第一阵,展如打第二阵,王子姑曹打第三阵,胥门巢带领三千越国士兵往返诱敌。夫差和伯嚭率大军屯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