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欢迎艾思奇的到来,二人进行了比较频繁的哲学交往。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也与艾思奇多次交流哲学问题。在这些交往交流中,艾思奇受到毛泽东思想的直接影响,熟悉了毛泽东哲学思想发展的脉络,为他学习、研究和宣传毛泽东哲学思想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延安时,艾思奇就对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进行了宣传...
艾思奇全部作品:大众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大众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讲课提纲,大众哲学,大众哲学,大众哲学,大众哲学
在这本书中,艾思奇用诸多生动的例子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使普通民众轻松地了解哲学原理与马克思主义。 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在新中国成立前便已印行了32版,无数青年在阅读这部简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入门书之后,树立了共产主义信仰,坚定了参加革命的决心。 视频截图 1935年10月,艾思奇加入中国共产党,两年后赴延...
1935 年,艾思奇(右二)和郑易里(右一)在上海看到好友聂耳去世的报道 艾思奇的后人说:“自从我父亲离开上海,在数十年辗转中丢失了无数珍贵的照片和书籍,而这张照片他整整保存了30年,由此可见他对青年时代的挚友聂耳的感情是多么深沉。”而聂耳能走上音乐创作道路,和...
艾思奇(1910—1966) 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位品格高尚、学识渊博、待人诚恳、虚怀若谷的慈父,他对几个子女的爱,像海洋一样深沉,但又含而不露。直到今天,和他在一起的场景仍不时回闪在我的记忆中,无论是在他的办公室、图书间、练...
艾思奇(1910年-1966年3月22日),云南腾冲人,原名李生萱,蒙古族。历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副校长、中国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哲学家“艾思奇”的名字是从英文“SH”(其英文转写Sheng Hsuen)得到灵感,并成为自己的笔名。据
艾思奇故居纪念馆..艾思奇原名李生宣,1935年10月入党,在抗日军政大学和陕北公学院任教。后任马列学院哲学研究室主任、解放日报总编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担任中国党校哲学研究室主任、副校长等等一系列很多的政治职务
艾思奇故居..艾思奇原名李生宣,1935年10月入党,在抗日军政大学和陕北公学院任教。后任马列学院哲学研究室主任、解放日报总编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担任中国党校哲学研究室主任、副校长等等一系列很多的政治职务
▲艾思奇。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校史馆 艾思奇,蒙古族,原名李生萱,1910年出生于和顺水碓村。他的父亲李曰垓是一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在辛亥滇南起义、护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长兄李生庄是“五四”时期云南学生运动领导人之一,长期从事进步活动、宣传革命思想,参与创建了云南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大同社。在...